「阿翁,似乎對這個叫李廣的學生很關心?」劉徹試探著問道。

「只是好奇此人有何能耐竟能惹得「一諾千金」的季布大發雷霆。」劉襄淡淡說道,並未過多解釋。

腦海中想著文帝對李廣的評價「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如今有了這個立軍功的環境和系統化的軍校教育,這位飛將軍日後想必有的是仗打,大概不會再犯迷路的錯誤。

劉襄邊思考邊打量著軍官學院內的師生情況。

「一二一!」

「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練為戰,練為贏!」

一支支數十人左右的隊伍喊著口號,邁著整齊的步伐,從劉襄父子身邊跑了過去。

院校內四處可以看見鍛鍊身體的師生,劉襄將後世的那一套體育器材引入了大漢軍中,來提高軍隊素質。

軍校師生每日不光要學習理論知識,還要堅持鍛鍊,隔一段時間還要進行實戰模擬。

「過段時間,朕會為你安排一個邊郡軍官的身份,讓你也來軍官學院學習一段時間。」劉襄對著劉徹說道。

「是,孩兒明白。」

「我們去那邊的教室去聽一聽講課吧!看看學員聽課認不認真。」劉襄指著一排屋舍說道。

兩人隨意挑了一間教室從後門走了進去,準備聽一聽課。

教室最後三排的坐墊都是空位,就是前面坐墊也沒有坐滿,可以看得出來有不少學生曠課,即將上課的講師並不招學子喜愛。

不多時,本節課的講師帶著一本紙質書走了進來,這堂課的講師劉襄與劉徹都認識,正是晁錯。

因後排無人,劉襄與劉徹十分突兀,晁錯一入內就看見了。

雖說很震驚,可晁錯迅速調整了過來,走上了講臺。

「上課。」

「起立!」

「夫子好!」

教室內的學生齊刷刷的起身恭敬行禮,縱使他們中有人不喜歡晁錯講課,可卻無人敢不起身行禮。

「諸生請坐。」晁錯躬身回禮道。

「謝夫子!」眾人重新跪坐在自己的坐墊上。

「安國,今日未來上課有幾人,何因?」晁錯淡淡問道。

「稟夫子,有十三人缺課,理由皆是拋石練臂力中不慎拉傷,在學舍修養。」韓安國起身恭聲道。

因劉襄的蝴蝶效應,這一世的韓安國並未成為原梁王劉武的門客,而是雁門郡邊軍的一名軍侯,被雁門郡郡尉派到大漢軍官學院學習。

「課後將缺課學子名單交於軍校職事。」晁錯淡淡說道。

「諾。」

「上一節課我們講了吳楚豫章之戰,兵聖以「明攻」與「暗襲」結合之法拉攏桐國與舒鳩,大敗楚軍於巢邑。」

「今日,吾為爾等講一講柏舉之戰,此戰中孫子以三萬吳軍大破楚軍,使得楚昭王棄國都出逃,楚國元氣大傷。」

「我諸夏曆史上發生的戰爭不可計數,但以少勝多的戰爭鳳毛麟角,都需吾等細細推敲,探索其中奧妙所在。」

晁錯雖未曾上過戰場,但其在入朝以後,先後上《言兵事疏》、《守邊勸農疏》和《復言募民徒塞下》等如何抵抗匈奴的軍事著作。

提出決定戰爭勝負的四要素是將帥、士兵、地形、兵器;建議徒民實邊,保障軍糧儲備;善於分析形勢,主張以夷制夷。

故而劉襄特意安排晁錯到大漢軍官學院講課,將軍事理論思想傳授於學院學子。

但大漢軍官學院的第一屆學生都是從軍隊裡挑選的有培養潛力的中層軍官

,在各自軍隊中都是屬於出類拔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