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繡衣衛(第1/2頁)
章節報錯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首個倡導以孝治天下的朝代,漢朝的統治者繼承了先秦儒家的孝文化,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嚴密的倫理文化。
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就公開標榜要以“孝”治天下,做了皇帝后,五日一朝劉太公,從未斷過。後來有人提出“國無二主,君不能拜臣”的話後,劉邦直接將父親劉太公尊稱為太上皇,繼續五日一朝。
孝惠皇帝繼位後,受制於呂后;孝武皇帝繼位後,先受制於竇太后、後受制於王太后,皆是由於漢朝是以孝治天下。
孔丘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長幼順,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廟致敬,不忘親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
漢武帝在竇太后逝世後就已經大權在握,可對於母親王娡干政一直是百般忍受,最後利用竇嬰和田蚡之事,才讓王太后不能干預朝政。
漢武帝面對漢朝以孝治天下的原則,選擇了釣魚執法,竇嬰被田蚡和王娡陷害,漢武帝故作不知,從而一舉將影響自己的外戚勢力打壓。
當年春秋三小霸之首的鄭莊公可謂是中國釣魚執法第一人,透過釣魚執法,名正言順的收拾了自己的弟弟。
當年莊公的母親武姜在生鄭莊公的時候受到了驚嚇,所以一直不喜歡這個兒子,還給他取了一個不好的名字叫“寤生”。
相對的,武姜對小兒子叔段卻非常寵愛。甚至多次想要鄭武公把叔段立為太子,卻被鄭武公以嫡長子繼承的理由拒絕了。
鄭莊公即位後,武姜依然毫不改變自己的態度,繼續厭惡鄭莊公,溺愛叔段。她要求鄭莊公給叔段一塊上好的封地,鄭莊公便把“京”這塊地賜給了弟弟。
按照當時的制度,一國的國都必須是該國最大的城邑,其他的城邑最大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而姬段所在的京超過了鄭國國都新鄭的三分之一。
大臣們都非常不滿,要求換一塊封地,可鄭莊公卻一意孤行,以母命不可為為由,堅持給了叔段。此後還不斷答應叔段的無禮要求,讓叔段的野心越來越大,國人也對叔段越來越不滿。
最後鄭莊公假意離開國都,叔段果然起了攻入國都、自立為國君的想法,率兵攻打國都,被早有防備的鄭莊公打敗。
鄭莊公為了不使得自己背上“不孝”的罵名,故意打著孝敬母親的名義放縱弟弟叔段,最後名正言順的收拾了心懷不軌的母親和弟弟。
對待淮南王劉長,劉襄只能學習鄭莊公和漢武帝進行釣魚執法,不能直接動手。
“朱兄,如今九處有多少人?”劉襄問道。
朱昕聞言一愣,隨即恭敬道:“回稟陛下,如今九處有密探七百餘名,主要分佈在長安、各諸侯國國都、三千戶以上的徹侯封地。”
劉襄聞言閉目沉思起來,那個武帝創立的機構,他在思考要不要現在成立起來。
看著閉目沉思的劉襄,朱昕不敢打擾,屏住呼吸,生怕打擾到劉襄。
“中行說。”劉襄突然開口說道。
“臣在!”中行說恭敬道。
“你去請左右丞相,御史大夫,廷尉,少府令過來。”劉襄沉聲道。
“是。”中行說恭敬道。
待中行說離開後,劉襄又看向朱昕說道:“朱昕,著你在全國範圍內再挑選數百個密探,這些人必須膽大心狠、效忠於朕、家世清白。九處從今日起改名為繡衣衛,你可明白?”
“臣明白!”朱昕恭敬道,心中對於劉襄的安排有些疑惑。
“繡衣衛的具體事務,待其餘幾人到後,朕自會告你。”劉襄淡淡說道。
“是!”朱昕恭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