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朕,怎會暈船!(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漢第一造船廠在海岸邊修建了數十座倉庫,所生產的船隻都儲存在其中。
張歐將劉襄引向其中的一個倉庫,在出示官印以後,倉庫守衛也沒有過問劉襄的身份,直接開啟大門。
「陛下,這就是造船廠研發的新式戰船鬥艦。」
張歐指著倉庫中擺放整齊、三尺高、長約十丈的單桅帆船朗聲道。
在每艘鬥艦的船頭和船身上還有魚龍與神獸圖樣,震懾水底的怪物。
「有位魯班院的船匠認為樓船體積龐大,行動緩慢,雖然看起來霸氣,可卻不穩,遇風極易傾覆,不擅長臨陣格鬥。」
「故而其提出打造出一種體積小、行動便捷,用以在海上作戰,經過多次修改後,設計出了鬥艦,實驗成功後,就生產出了三十艘以供陛下覽閱。」張歐指著鬥艦緩緩說道。
「給朕講一下這鬥艦的功能吧。」劉襄淡淡說道。
「船匠在船舷上裝設半身高的女牆,兩舷牆下開有划槳孔;船內建一層防禦樓,樓上的牆體有大量的射箭孔。船上多槳手少戰士,有利於用於偵查和突擊。」
「樓頂上又設女牆,居高臨下,可以安插幡幟,指揮攻守進退用的金鼓。艨艟鬥艦共三層樓,可供百餘名戈戟步兵、弓箭兵作戰。」
「同時在船內部可以安裝大黃弩或在樓頂安裝拋石車,射程均能達到兩百步以內命中目標,可以使得敵方船隻還未接近,就被擊毀。」
「鬥艦擁有著樓船的戰鬥功能,而且更加輕裝靈活,能夠適應更加多變和突發的戰況,可以與樓船進行互補。」張歐向劉襄介紹著鬥艦的功能。
在春秋戰國時期水上作戰,如果船艦相距較遠則以弓矢射之,如果相距較近則以長毛短劍弦戰,使用撓勾勾住對方船隻,進行登船戰。
進入秦漢時期後,開始出現樓船,樓船就如同一座可以在海上移動的堡壘,可以搭乘大量士兵。
樓上開有小視窗,用來施放弩機或者城堡的小樓上還開有小視窗,用來施放弩機或者架長矛。
此外為了在遠距離上打擊對手,樓船還配置了人力拋石機和用來鍊鐵的小爐,用於現場製作鐵水,破壞敵船。
只可惜由於樓船的體型和設計方式上偏向於穩定的水面移動,而非激烈的對沖和碰撞,因而無法進行近距離作戰。
而如今鬥艦的出現,彌補了樓船的缺陷,可以成為樓船的護衛艦,與樓船一同組成龐大的遠征艦隊。
聽完張歐的介紹,劉襄心中樂開了花。這樓船與鬥艦一結合不就是農耕時代的航母戰鬥群了嗎?
樓船負責運輸軍隊,同時可以利用龐大的體積裝載大規模殺器,對敵人岸邊軍隊與海上船隻進行破壞。
而鬥艦就負責保護樓船的安危,利用靈活走位和大黃弩牽制住敵方戰船。
只可惜美中不足的是這個時代無法在樓船上裝備空軍,讓己方水軍對敵方進行空中打擊。
想到這裡,劉襄倒是想到了一件可以用於空中作戰的利器熱氣球,熱氣球的技術難度應該不高,畢竟三國時期的孔明燈就是一個縮小版的熱氣球。
只是熱氣球的動力是個問題,需要想辦法讓熱氣球可以長途飛行。
不過這些不是劉襄該煩惱的,他只需要提出想法與目標即可,具體的設計就交給魯班院的工匠解決。
劉襄相信世上無難事,只要魯班院工匠在熱氣球長途飛行上用心,就算不能在他這一代研究成功,最遲也能在他的孫子輩為皇帝時研究成功。
如今大漢科研氛圍已經濃郁起來,百姓除了教自家孩子耕讀以外,還會培養孩子的創作能力。
關中百姓看見佩戴魯班院勳章的工匠都會尊稱一聲「大師」,投去崇拜的眼神。
隨著搞發明工匠的增多,大漢的科技樹的根扎的越來越深,根基越來越深厚,開始開枝散葉。
「鬥艦於我大漢有大益,鬥艦發明者功不可沒,呆會將其喚到朕面前,朕要對其親自褒獎。」劉襄滿意的點著頭說道,先前的不愉快已然拋之腦後。
「是。」
劉襄又繼續過覽了其他幾個儲備船隻的倉庫,就他肉眼所看來說這些生產的戰船都很不錯,只是未曾下水,他無法定下結論。
結束了船庫之行後,劉襄喚來袁盎,準備以皇帝的身份降臨大漢第一造船廠。
劉襄微服先行的訊息只有右丞相許文和太僕袁盎知道,劉襄特意囑咐許文控制御駕的行駛速度。
等到劉襄回來後,許文如釋重負的抹了抹額頭的汗。要控制好速度太難了,快了的話,怕皇帝沒回來;慢了的話,怕其他公卿大臣起疑發現。
「辛苦右丞相了!」劉襄對著在自己一旁騎馬的許文沉聲說道。
「此乃臣之本分。」許文立馬恭聲道。
劉襄也並沒有再多少什麼,在御駕中閉目養神起來,等待出巡隊伍抵達造船廠。
「臣會稽郡郡守歐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張歐對著御駕跪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