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原本設想的是利用匈奴左右單于對立消耗匈奴有生力量,讓我大漢有充足時間擴張騎兵隊伍。可沒想。(本章未完!

第三百三十五章 以蠻夷制蠻夷

到那右單于如此不堪一擊,手下騎兵輕易的斷送在了左單于手中。”

“如今我大漢與匈奴已經撕碎臉皮,和親斷然不可能繼續存在,匈奴左單于必然會整合整個匈奴的力量對我大漢宣戰,我大漢將與匈奴打一場長達數十年的國運之戰。這一戰即使我大漢能夠勝利,也會元氣大傷。”劉襄面色凝重的說道。

他深知漢武帝晚年時期的大漢有多虛弱,國庫消耗殆盡,各地流民造反不斷,可謂是“師出三十餘年,天下戶口減半”。整個大漢到了崩潰的邊緣,若不是後面的昭宣二帝懂得休養生息,漢朝說不定就提前夭折了。

劉襄是一萬個不願意和匈奴打一場長達數十年的國運之戰,這種戰爭是沒有真正勝利者的。

“陛下,臣以為可以蠻夷伐蠻夷,同樣可以消耗匈奴國力,給我大漢贏得發展騎兵的時間。”中大夫晁錯恭聲說道。 無錯更新@

“以蠻夷伐蠻夷?晁大夫請詳說!”劉襄聞言面露喜色道。

他怎麼忘了中國從古至今都在用的以夷制夷的方法,晁錯的話頓時讓他茅塞頓開啊!

“臣以為用“蠻夷伐蠻夷“乃是上策。應當向願意歸順我大漢的右單于庭部眾展示我大漢兵力之強盛,告知他們我大漢財力之豐厚,待之以至誠,臨之以威眾,夷落其敢不從服哉!”

“休屠王既然有意將整個匈奴右地獻與我大漢,我大漢可在其肥沃之地開屯田,置城邑,設立相關機構管理匈奴右地蠻夷。從蠻夷之中選取身強力壯者入伍,使其與匈奴單于庭作戰。”晁錯緩緩說道。

“以蠻夷制蠻夷”的政策早在秦國就已經存在,秦設立典屬國掌“歸義蠻夷”。歸義蠻夷居住在秦國邊境地區,向秦繳納牛羊作為賦稅,在戰爭期間派騎兵參與作戰。

原本秦國的邊境是繇諸,義渠,翟、豲,大荔戎等戎狄,但在秦國剛柔並濟的手段之下,都成為了秦國壯大的養料。

“嗯,晁錯大夫所言有理。既然休屠王有意要歸順我大漢,我大漢自當接受,以剛柔並濟手段使其為我大漢抵禦匈奴騷擾,如此可實現斷匈奴右臂的作用。”

“休屠王入朝乃是我大漢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大事,其既然能代表匈奴右地貴族,朕當將其以匈奴單于對待。一切禮儀規格當在諸侯王之上,天子之下,以彰顯朕對其之重視。”劉襄緩緩說道。

“陛下聖明!”群臣恭聲說道。

劉襄打算先扶持休屠王成為新的匈奴右單于,然後將匈奴右地劃分為安北和安西都護府,用匈奴右地為大漢提供戰馬,同時派右地騎兵制衡匈奴單于庭騎兵,為大漢贏得發展時間。

當然一旦大漢騎兵建設完成,漢朝對匈奴取得壓倒性勝利以後,這兩大都護府都會被劉氏諸侯王國和大漢直屬郡縣所替代。

因為在劉襄看來古代對於遊牧民族最好的手段還得是同化,而不是懷柔政策。他深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中國曆代封建王朝所善待的異族就沒有一個不不弒主的,每當中原王朝虛弱,歸義異族就會趁機對曾經的衣食父母動刀子。

唐朝當年對草原上的契丹採取懷柔政策,在契丹地區實行羈縻管理,使“其首領為都督、刺史,皆得世襲”,但這種對周邊民族的優待並沒有建立起雙方牢固的關係,契丹在唐尚且強盛的時候已開始拒絕臣服,甚至敢“殺公主以叛”。可見即便有盛唐之名也依然無法徹底消除周邊民族的反叛。

兩千年的歷史慘痛教訓使得劉襄相信異族永遠是異族,永遠不要對他們懷有善意,他們終究會走上弒主之路的。

最快更新請瀏覽器輸入M..COM到進行檢視。

第三百三十五章 以蠻夷制蠻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