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北宮伯子看著發愣的劉襄輕聲問道。

“無事,你先退下吧。”劉襄聞聲擺了擺手道。

“是。”

在北宮伯子離開後,劉襄開啟了那封趙佗生前的親筆書信。

“臣蒙天恩得備蕃輔,特受南越國。宮室禮樂,事事與眾不同,大德崇高無量,一直沒有報答。臣修身不謹,連年生病,被朝廷憂念。高皇帝、高後、陛下可憐我,內心感動,幾次派使者太醫令丞方伎道術,絡繹不絕。”:@

“臣每想到厚恩,不知該說什麼好。臣內自檢查,氣力羸弱,日夜漸困,最終不再望見朝廷宮闕,奉承帷幄,孤負皇上的重恩,只得銜恨於九泉之下。臣身既然短命孤弱,又使陛下憂慮,的確悲慟慚愧。兒子趙仲始,本是小人,猥當襲臣之後,一定不是全利之法。內心願送還南越三郡。”

“陛下自登基以來,內修德治,外定蠻夷。今我大漢收復河朔故土,四海昇平,百姓安居,蓋陛下之功德。臣懇求陛下准許吾兒將老臣遺骨埋於真定故土,使臣這遊子能落葉歸根。頓首再拜!”

北上朝見天子之行雖說使得趙佗受了風寒,身體染上了疾病,但並未傷及趙佗根本。

真正加速趙佗離世的是漢軍收復河朔,擊潰白羊樓煩兩部的捷報。趙佗在聽到這個訊息後,默默埋在內心深處的野心被衝擊的一乾二淨。

他明白現在的漢帝國已經變成了當年那個開疆拓土的秦帝國,大漢軍隊如秦軍一般戰無不勝,最為關鍵的是大漢皇帝比當年的始皇帝要年輕,正是春秋鼎盛之際。

一個常年生活在異國他鄉的老人,沒有了信念之撐,死亡的大門便會為他敞開。

“北宮。”劉襄淡淡說道。

“臣在。”

“擬詔:南越王佗為大漢鎮守南疆多年,教化百越之地,傳大漢王化,勞苦功高。賜其諡號‘昭",以黃腸題湊之禮安葬。”

“王恭謙好禮,以德自終,遣送之物,務從約省,衣服能夠斂形,茅車瓦器,物減於制,以表彰王的特立獨行之志。將作大匠留起陵廟。”

“其在臨終之際要求朝廷將南越國三郡收回,其言語感人,朕當遵從其遺願。改封其子輔南侯仲始為真定侯,食邑增三百戶,金。”劉襄緩緩說道。

既然趙佗自己要把南越國三郡還於朝廷,劉襄怎麼好意思拒絕一個老人的臨終所願呢!南越國國除後,天下就真的只剩下劉氏諸王,“非劉氏不得為王”在這一天才算真正達成。

歷史上趙佗是諡號是“武”,但劉襄給趙佗的諡號是“昭”。威彊敵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昭德有勞曰昭。

現在既然要將南越國三郡融入大漢治下,那就必須削弱趙佗在南越國的影響力。南越百姓是主動歸順大漢的,而不是趙佗當年率領秦軍打下來的。

趙佗是常山郡真定縣人,劉襄把其子趙仲始改封到真定,也算滿足了趙佗的臨終所願,幫其實現了落葉歸根,趙氏也保住了富貴。

“對了,再擬一道詔書。封原南越國內史盎為郎中令,著其接詔後,即刻啟程。”劉襄朗聲道。 無錯更新@

“是。”

在劉襄看來,讓袁盎在南越國呆了那麼多年,必然有所鍛鍊,也是時候讓其進入三公九卿行列,參與國事了。

膠西郡,東郭家

“阿翁,您醒了!”東郭咸陽看著緩緩睜開眼睛的東郭西安驚喜道。

“兒啊!咋們東郭家恐怕要衰敗了!乃公無能啊!汝大父打拼多年的基業一朝全無了!”東郭西安抓著東郭咸陽的手不由的哭泣道。

“阿翁,你先別難過。孩兒有一個好訊息要告於您。”東郭咸陽在東郭西安安靜下來後,緩緩說道。

“什麼好訊息!咋們家的製鹽技術提高了嗎?還是鹽鐵司不賣鹽”東了郭西安聽到“好訊息”。(本章未完!

第三百二十九章 英雄不朽

三個字,一下子從榻上坐了起來,滿懷期待地問向東郭咸陽。

“都不是,阿翁你為什麼總是打斷我說話,就不能讓我把話說完嗎。”東郭咸陽不滿道。

“唉!行吧!行吧!那是什麼訊息,你說吧!”東郭西安聽到和自家鹽沒關係,垂頭喪氣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