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少圍觀的男子在看到這一幕後,也是產生當騎兵的念頭,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跟在御駕身後,受萬民膜拜,成為自己心上人的驕傲。
北闕
劉襄與周灶一同登臺階,一步一步走上了北闕闕頭。
此刻北闕廣場下已經是人山人海了,所有人都凝視著北闕闕頭,等待周灶懸掛匈奴人的頭顱。
周灶一一接過三顆頭顱,將頭顱用長髮高懸在木頭上,掛在了闕頭之上。
“大漢威武!”
“大漢威武!”
“大漢威武!”
不知是誰在底下開了個頭,熱血沸騰的百姓在看到白羊王三人頭顱後,都高聲大呼了起來。
待百姓歡呼聲變小後,劉襄站在北闕闕頭喊出了那句埋在他心裡二十幾年的話。
“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劉襄身後的一眾官員,北闕廣場的百姓聽到劉襄這句話,一股國家自豪感油然而生,整個人都自豪起來了。
“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先是左丞相張蒼跟著劉襄喊出這句口號,接著百官都跟著喊了起來,然後是城牆上計程車兵,然後是北闕之下無數黎民百姓。
“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這句口號在短時間裡迅速傳遍了整個長安,即使未在北闕之下的百姓,也跟隨著喊了起來。
高皇帝、孝惠皇帝、高後三個時期的老臣都不禁溼潤了眼眶,他們當年面對匈奴的欺辱,縱使心中有萬般憤怒,也只能埋於心中。如今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的發洩出來了,大漢騎兵終於能馳騁草原了。
在尚武的大漢,這句霸氣的口號無疑是最能深入大漢子民內心深處的話,讓無數大漢百姓為大漢的日益強大而自豪,願意為大漢強盛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來。
未央宮前殿,筵席
雖然宴會已經進行了一半,可百官的腦海中還回蕩著劉襄這句鏗鏘有力的話語,甚至有個別文官都生出了棄筆從戎的念頭。
“北宮,宣讀詔書吧!”劉襄對北宮伯子吩咐道。
“是。@精華\/書閣·無錯首發~~”
北宮伯子拿出劉襄親擬的詔書朗聲道:“夷狄無義,所從來久。間者匈奴數寇邊境,故遣將撫師。幸祖宗神靈庇佑,三軍將士用命,收復河朔失地。”
“今車騎將軍灶,渡西河,至高闕,獲首二萬三千級,車輜畜產,畢收為滷……遂西定河南地,案榆溪舊塞,絕梓領,梁北河,討蒲泥,破符離,斬輕銳之卒,捕伏聽者數萬級,執訊獲醜,驅馬牛羊百有餘萬,全甲兵而還。”
“加封車騎將軍灶一千食邑,賞三千金,特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策馬入宮門。”
殿中百官聽到“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策馬入宮門”,不禁朝著周灶流露出羨慕的眼神,這無疑是皇帝賜予臣子的頂級賞賜,也是對臣子的莫大信任。
欲知劍利善故器者,起拔之,視之身中無推處者,故器也。大漢素有配劍之風,上至諸侯王,下至文人遊俠都以配劍為身份象徵。但在廟堂之上,“帶劍”之禮是皇帝專屬之禮。
自大漢開國以來,也就蕭何有此殊榮,而蕭何可是高皇帝劉邦親定的開國第一功臣。
“雲中郡守魏尚,前後戰功累計封通武侯,增千戶食邑,賞千金;弓高侯韓頹當,戶食邑,賞賜千金;曲周侯寄戶食邑,賞千金;內史欒布封關內侯,增三百戶食邑,金。”
。(本章未完!
第三百二十一章 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騎兵校尉周亞夫封驃騎將軍,賜關內侯,增邑…北地郡守郅都升朔方郡守,秩真二千石,賞賜千金,賜御劍一柄。……”
這一次論功行賞中周灶、周亞夫、韓頹當、魏商四人的封賞無疑是最大的,因為他們四人領軍消滅的白羊樓煩兩部,斬首最多,俘虜最多,收穫最大。@精華\/書閣·無錯首發~~
劉襄之所以沒有封周亞夫為徹侯,就是為了防止周亞夫走上歷史上的老路,這一世能夠變得不再居功自傲,懂得分寸。。
第三百二十一章 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