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君第一,忠國次之。”酈寄仔細品讀著酈商的人生道理。

“咳咳咳!嗯…想當初那武安君白起何等威風,伊闕之戰大敗韓魏二十萬聯軍,鄢郢一戰打的楚國遷都,長平之戰更是坑殺趙軍四十萬眾。戰功濟濟,拔城如山,天下名將無人出其右。”

“秦軍在他的帶領下…真正成為令六國聞風喪膽的虎狼之師,逢戰必勝,何等偉壯。可惜其一句‘秦王不聽臣計,今如何矣!"惹怒了秦王稷,落得杜郵之戮的下場。”

作為一名將軍,酈商對於白這個有著殺神稱呼的秦軍將領頗為欽佩,對於其的死也不免有幾分惋惜。

當初秦國打贏長平之戰後,趙國上下人心惶惶,白起想要一鼓作氣拿下邯鄲,可惜當時的秦王嬴稷卻在六國說客的遊說下,對於白起起了猜忌之心,召回了白起。

秦國的戰略失誤,給了趙國機會。他們囤積糧草,重新組織人馬,積極聯合各國共同抗秦。在秦國發動邯鄲之戰時,已經不是秦國最佳的出兵時機,敗局已經在白起的預料之中。

於是,邯鄲之戰時,白起為了秦國利益拒不出戰,可卻徹底激怒了已深諳人主之術的秦昭襄王嬴稷,落得君王賜毒灑的下場。

“咳咳咳…”

“阿翁,您要不先休息一下,明日再繼續告誡孩兒。”酈寄一邊用手輕撫著酈商的背,一邊心疼的說道。

“不!我能感覺到距離…乃公的死期越來越近了,我不放心你,必須要趁現在多叮囑你一下。”酈商擺了擺手,繼續說道:“君王可以容忍將領的敗仗,但絕不能容忍將領的忤逆。白起只考慮秦國利益,卻不考慮秦王心意,怎會有好的一場呢!”

“乃公打過敗仗,樊噲、曹參、灌嬰、柴武、薛歐也都打過敗仗,可高皇帝依舊冊封我們為徹侯,賜予我們朝廷要職。反觀那從未打過敗仗的韓信卻落得夷滅宗族的下場。”

“何也?昔高皇帝與項羽相距滎陽,韓信滅齊,不回師援助而自立為王,此為一罪;其後高皇帝追項羽至固陵,與韓信約定共攻楚地而韓信不至,此為二罪。如此不敬高皇帝,居功自傲之人,高皇帝豈能容他韓信存活。”

酈商言語中對於韓信十分嗤之以鼻,他雖說推崇世人褒貶不一的秦將白起,但對於同樣褒貶不一的韓信他只有厭惡。無他,酈商的兄長酈食其正是被韓信的好勝心給害死的。

當初劉邦為了擴大自身力量,或用戰爭、或用遊說來將其他諸侯國的力量融入自身。而酈食其是學習縱橫學說,便主動請求去遊說齊國歸附。

到了齊國後,酈食其發揮強項,一頓酒,一席發自肺腑的掏心窩子話,明裡為齊王著想,暗裡拿劉邦的實力進行威脅。一番交心後,齊王田廣正式宣佈放棄抵抗,七十二城全部投降。前後用時,也就是幾天。

結果韓信得知齊王被酈食其勸降後,卻認為酈食其此舉有損他在劉邦心中的地位,畢竟他用了一年時間都沒有打下來的齊國,被酈食其一頓飯給幹下來了。

韓信直接不講武德,浩浩蕩蕩的率領大軍攻打毫無防備的齊國,一口氣打到了臨淄城下,讓田廣認為酈食其先前的話是騙自己的,一怒之下將酈食其放入油鍋給烹殺了。

酈食其死了,韓信反倒是趁機以齊地要挾劉邦,從而成為了齊王。這樣的結局自然讓酈商對韓信深惡痛絕,在呂后誅殺韓信之後,酈商無疑是最痛快的。也是因為呂后間接的替酈食其報仇,方才有的酈寄與呂祿交好。

“孩兒明白。阿翁是希望孩兒可以學王翦、蕭相國。既懂得為君王鞍前馬後,又能不引得君王猜忌。”酈寄鄭重說道。@精華\/書閣*首發更新~~

“是也!王翦的做法或許就是武將最好的歸宿。”

聽到酈寄的話,酈商欣慰的點了點頭。如今他的已然明白在君王面前臣子只不過是個工具罷了,君王只會在乎工具的手。(本章未完!

第三百章 酈商對韓信的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