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西行歸來(第1/2頁)
章節報錯
田祿伯透過對馬韓三王恩威並施,使得馬韓三國甘心繼續給大漢打工,遂即讓漢軍接替馬韓三國士兵在朝鮮的統治。
按照天子的意思,朝鮮之地本是周朝的土地,只是周朝君王昏庸,使得蠻夷侵佔了朝鮮之地。既然漢朝是周朝天命的繼承者,那自然要讓朝鮮重新成為華夏之地。
要讓蠻夷之地變為華夏之地, 那就必須要對蠻夷之地進行教化,啟其民智。
最穩妥的辦法就是移民,讓大漢百姓用愛去感化朝鮮刁民,使得朝鮮百姓也擁護漢天子,消除衛氏在朝鮮的影響。
馬韓三國在朝鮮國南部的暴行也算是漢軍故意放縱的,只因為朝鮮南部的頑固刁民比北部的要多, 若是任由其存在,不利於漢朝穩固統治朝鮮。
朝鮮北部因為緊鄰燕地, 加之衛滿誘引燕地無地之民充實人口,使得朝鮮北部之民普遍對於大漢推崇至極,這一點從漢軍渡過浿水,各部族簞食壺漿喜迎王師就可以看的出來。
馬韓三**隊帶著從朝鮮掠奪來的財物踏上了歸國旅途,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喜洋洋的表情,明顯收穫不小。
不過馬韓三**隊劫掠的朝鮮人口,尤其是朝鮮女子,被田祿伯強硬地要求留了下來。在封建社會,人口越多發展自然越好。
徵朝大軍在朝鮮國開始建立臨時統治,讓朝鮮百姓開始正常的生產生活,對於反抗大漢的頑固分子就地處決,宣傳漢天子的聖德,為接下來的移民打好基礎。
長安長樂宮,溫室殿
劉襄正在處理政務,他剛剛才將攣鞮稽粥派來的匈奴使臣給送走,憋了一肚子氣。
匈奴以朝鮮使臣頭顱和不阻撓漢朝攻打朝鮮為條件,對漢朝進行了一番敲詐勒索。
漢朝此刻確實不是匈奴的對手,劉襄自然是捏著鼻子認栽,只要匈奴不干涉漢朝攻打朝鮮, 還是願意付出一定代價的。
雙方經過討價還價,漢朝最終贈與匈奴絲帛千匹,茶葉二百石,鹽巴若干。表明兩國仍是互不侵犯的兄弟之邦,長城以南歸大漢,長城以北歸匈奴的盟約依然有效。
劉襄的戰略是讓漢軍先將周邊小國家揍一頓,打小怪升級漢軍戰鬥力,最後再挑戰匈奴這個**oss。
目前漢軍打贏匈奴有一定難度,可是打朝鮮這種小國卻是沒有絲毫難度,基本上是穩贏的局。
透過幾場對外戰爭的勝利讓漢軍保持朝氣蓬勃的鬥志,激發漢朝百姓對外擴張的積極性,如此以來戰勝匈奴的難度就大大降低了。
當年元首上臺以後也是先拿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開刀,透過幾次對外戰爭勝利,來使漢斯家的民眾重拾信心,走出一戰的陰影,進而提升德軍戰鬥力。
接著才對高盧雞、毛熊這些大國宣戰,在二戰初期穩居上風,一個多月使得高盧雞投降,打到毛熊家首都。當然了由於影響因素太多了,漢斯還是打輸了。
不過劉襄目前所在的大漢顯然沒有那麼多影響因素,只要劉襄穩紮穩打,透過諸多對外戰爭來提升漢軍戰鬥力,未來就能取得對匈奴的壓倒性優勢。
“陛下,奉常求見!”值班宦官恭敬道。
“宣!”劉襄沉聲道。
在溫室殿外等待的劉不疑得到允許後,立馬火急火燎的趕入了溫室殿內。
“陛下!陛下!劉舍與陶青兩位西行使者回來了!”劉不疑一臉激動的說道,甚至忘了行禮問好。
劉不疑可是知道他這位皇兄對於離開漢朝西行的劉舍和陶青寄予厚望,時常唸叨他們什麼時候可以迴歸。
“哦?他們在哪裡?”劉襄開口問道。
並沒有在意劉不疑的失禮之舉,劉襄、劉章和劉不疑乃是一母所生,如今劉章為趙王遠在趙地,對於劉不疑這個親弟弟,劉襄自然是十分疼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