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多子多福(第1/2頁)
章節報錯
“朕聞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禮樂各有由。歌者,所以發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高廟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惠廟酎,奏《文始》、《五行》之舞。”
“著奉常、少府即刻據孝景皇帝生前功德,編排歌舞, 以明孝景皇帝之德。如此我漢家祖宗之功德,施於萬世,永永無窮。”劉襄沉聲說道。
“臣謹遵聖喻!”少府卿劉舍恭敬道。
“東牟侯劉興居為樂浪王,需前往其封國,由白石侯劉雄渠擔任新任奉常,樂浪王早日啟程前往朝鮮就國。”劉襄沉聲道。
“臣謹遵聖喻!”劉興居恭敬道。
“若是無事,便散朝吧!”劉襄沉聲道。
見殿下無人出聲, 站在劉襄皇位旁的宦官朗聲道:“退朝!”
“陛下長樂未央!”群臣伏地齊聲喊道。
望著低頭緩緩退出殿門的群臣, 劉襄內心唏噓不已。
如今自己也算文治武功有成的皇帝了,在朝堂有極高的威信,這才使得群臣朝議迅速同意追尊劉肥帝號,甚至張蒼還主動放下右丞相的身段給劉肥貼金,提出給劉肥追諡“景”這個美諡。
若劉襄他自己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恐怕反對給劉肥追帝號的人大有人在,怎麼可能讓劉襄輕易得償所願。
皇位繼承過程中父死子繼是常態,可在某些時期,皇位也會因皇帝無嗣、政變甚至戰爭等原因,出現大宗無以為繼的狀況,這時就需要透過兄終弟及等方式,按一定規則從旁系宗室中擇取人選,入繼大統。
兩漢之際,由小宗子嗣繼承大宗的情況並不少,隨著時間推移,小宗入繼皇帝的生父也要有皇位,成為漢朝的潛規則。按照原本的歷史,漢朝第一位以小宗身份繼承皇位,追尊生父尊號的是漢宣帝。
歷史上漢昭帝絕嗣後, 漢武帝的曾孫劉洵被霍光擁立為新帝,劉洵登基為帝后,也想為其父追崇帝號,結果在霍光的影響下,以追諡武帝皇孫劉進為“悼”的方式而告終。
待劉洵大權獨攬後,才得以將其生父尊為“皇考”,使其父在祭祀上享受皇帝待遇。
荀子曾言:“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對於荀子這一句話,如今身居皇位的劉襄可謂是深有體會,朝堂上的這幫華夏貴胄面對強勢的他唯唯諾諾,面對已亡的漢惠帝重拳出擊。
劉邦的高帝廟與劉盈的惠帝廟俱在長安,昨日劉襄獻俘高廟,因為惠帝廟離得較近,劉襄出於劉氏宗族團結的原因,也順路去惠帝廟祭祀過漢惠帝。
這是劉襄第一次去惠帝廟,裡面的光景讓劉襄唏噓不已,惠帝廟的祭品遠遠無法與高帝廟相比也就罷了!甚至連負責維持惠帝廟的侍從也只有三四人,兩者待遇可謂是天差地別。
只因為如今漢朝的大宗是劉肥一脈,原來的大宗劉盈一脈已然絕嗣。
一位沒有子嗣的先帝自然不會有人主動去侍奉,不僅侍奉其沒有好處,甚至會因此而得罪當朝天子。
如今的漢朝民間甚至有這麼一種說法,孝惠皇帝昏庸無道,差點使得大漢也二世而亡,若不是當朝天子撐起漢家天下,黎民百姓不知道要遭受多少苦難。
漢惠帝如今在大漢的慘樣子,警示劉襄,必須要將皇權牢牢的抓緊,必須保證自己後繼有人,不能讓漢惠帝的悲劇未來出現在自己身上。
要知道漢惠帝是有後代的,而且足足有六個兒子。可惜漢惠帝沒有真正掌握皇權,讓呂后掌握了大權,還英年早逝。
這使得漢惠帝的長子被呂后害死,其餘的幾個兒子被周勃為首的誅呂集團誣陷為呂氏野種,慘死宮中。
自古以來權力之爭就是無情的,皇帝只要表現的弱勢,那麼臣子就會騎在皇帝頭上拉屎。
說來劉盈還應該慶幸漢朝如今奉行的是多廟制,而不是一廟制,若是隻有一廟的話,說不定過幾代,劉盈都會被劉襄的後人踢出太廟去。
想到後人,劉襄瞬間又頭疼起來了,自己似乎至今只有劉徹這一個皇子,雖說劉徹如今很健康,可畢竟年齡小,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