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明知是坑不得不跳(第1/2頁)
章節報錯
戰國七雄中燕國的存在感可能是最低的,燕國人唯一自豪的事情可能就是樂毅曾經統領燕國大軍將東方霸主齊國打的只剩兩座城池,險些滅國。
說來這燕國人最為自豪的成就也有子之的功勞,若不是子之害的燕國內亂,燕太子身亡,作為燕王庶子的公子職也不可能成為燕王,這位繼承王位的公子職正是燕國百年難得一遇的明君燕昭王。
“千金買馬骨”, “黃金臺”這些不拘一格降人才故事的主角都是燕昭王,有如此明君治國,這才有了燕國佔齊國七十城之壯舉。
衛滿作為燕地人,對於他們燕地這段由混亂到強盛,再由強盛到衰落的歷史自然很瞭解。
若非漢朝大軍壓境,衛滿不想朝鮮國出現內亂,早就趁著他自己清醒的時候將姬因給收拾了,哪裡會容忍一個權臣威脅他們衛家在朝鮮的統治。
朝鮮國第二天就派人去左賢王廷求援, 希望左賢王廷可以派遣匈奴騎兵來救援朝鮮國, 同時將舉國兵力調往北部邊境,用來抵禦燕地而來的漢軍。
而漢軍距離朝鮮國也越來越近,吳地樓船軍隊海上行駛速度比北軍陸上速度快的多,北軍還在趙地行軍,樓船軍隊已然在朝鮮半島登陸了。
這些登陸朝鮮半島的漢軍,戰力毫不遜色於每日刻苦訓練的北軍兵士,多數人都是吳地丹陽郡籍貫,袁術曾評價丹陽郡“此地精兵輩出而聞名”。
古代江南地區的軍隊一般被認為戰鬥力不如北方,而丹陽兵是一個例外,丹陽兵以勇猛善戰而聞名於天下。
漢武帝時期,李陵麾下的五千步兵也是來自丹陽的精兵,在李陵進襲匈奴時,以五千人抗擊匈奴八萬精騎,面對匈奴單于主力,邊戰邊退,仍能取得斬敵萬餘人的戰績。
以丹陽兵為主力的吳地樓船軍隊戰鬥自然同樣強悍無比,使得劉襄一點也不擔心馬韓三國會為了取悅朝鮮國, 而出賣漢軍,他相信吳地樓船軍隊有屠滅三國的實力。
馬韓國王城
“你說什麼?大漢皇帝要興兵滅了偽衛國?”一名身穿戎服的中年男人看著剛回來的使臣箕尕,非常吃驚地疑問道。
“是的,大王,大漢皇帝對於偽衛國非常不滿,已經派大軍出征。臣這一次就是乘坐漢軍樓船回來的,漢朝的樓船軍隊已經在我馬韓國登陸了。”箕尕恭敬的說道。
馬韓王室是箕氏,他們本來是正統的朝鮮王室,可惜被衛滿篡奪了朝鮮王位,故而在馬韓國內一般將朝鮮國稱為偽衛國,而不是朝鮮國。
“漢軍樓船軍隊有多少人?”馬韓王連忙問道。
“大約有三萬餘人。”箕尕思付道。
“三萬人?是不是有點少了,為衛國的軍隊戰力可不容小覷啊!寡人估計衛滿賊子可以組建不下十萬之眾的軍隊。”
“攻城之軍需是守城之軍三倍,方才有取勝的可能,只要偽衛國軍隊堅守城池不出,漢軍恐怕無法輕易攻下王險城啊!漢朝皇帝有點太急功近利了吧!”馬韓王一臉匪夷所思的樣子說道,對於漢朝人充滿了疑惑。
主要是馬韓國地處半島南部,與漢朝的接觸並不多,若不是因為衛滿朝鮮與漢朝的關係,馬韓國可能與漢朝可能沒有聯絡。
“大王多慮了,漢朝此次乃是兩路大軍一同征討偽衛國。除了在我馬韓國登陸的漢軍外,還有一支數萬人的漢軍會從北部攻打偽衛國。”箕尕解釋道。
“原來如此,只是這漢朝皇帝滅亡朝鮮國後,打算如何處理偽衛國的地盤呢?”馬韓王點了點頭,再度提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