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西市

郎官周亞夫帶著十幾名羽林衛在一處牆上貼告示,不少百姓發現後簇擁了過來。

待告示貼好後,周亞夫轉過身對著圍觀計程車兵朗聲道:“諸位鄉老,朝鮮外藩不守我大漢制度,無視大漢天威。包藏禍心,每年從我大漢燕地與齊地利誘百姓前往朝鮮國, 我大漢百姓一旦到達朝鮮國,便迫為奴隸,進行慘無人道的壓迫。”

“阻撓馬韓,真番等藩國入朝天子,大肆擴充軍隊,暗中勾結匈奴, 其謀反之心已昭然若是。幾日前,其使臣朝見天子,以蠻夷之禮辱我大漢天子,天子雷霆大怒,將朝鮮使臣盡數下廷尉大牢,決意滅朝鮮國,揚大漢國威。”

“我大漢徵朝大軍不日將出發前往朝鮮,凡年過二十,有服兵役經歷,非家中獨子之男子,皆可前往徵朝大軍處報名,征戰朝鮮軍功都會記錄於冊,待戰後依軍功封賞。”

漢代兵制是全國皆兵的,漢初,民17歲傅籍(登記),成為具有兵役義務的待役人員,稱為“正”。“正”20或23歲起役。輪流應徵,服現役兩年。一年在本郡為材官或騎士、樓船了;一年赴京師當衛士,或到邊郡充戍卒。

漢朝軍訓制度較為嚴格。軍隊除演練射御、騎馳、戰陣之外, 每年秋季都進行教閱,又稱“都試”,並按成績優劣進行獎懲。邊郡則常有太守“將萬騎,行障塞,烽火追虜”,這種訓練帶有實戰演習的性質。

軍需供給軍隊的武器、鎧甲、糧食、馬匹,均由國家統一提供。國家設有專門的武庫,長安城中的武庫是國家最大的貯藏兵器的中心。

這種預備役兵制下,使得漢朝有著充足的後備兵源,應對突如其來的戰爭,能迅速組建一支充滿戰鬥力的軍隊,對四方蠻夷發動戰爭,擴張領土。

這種預備役兵制,西方近代普魯士王國才第一個在歐洲推行。藉助預備役兵制,使得普魯士陸軍戰力提高,有了“其他國家是一個國家擁有一支軍隊,普魯士是一支軍隊擁有一個國家。”的說法,從而打贏三次王朝戰爭,擊潰當時歐洲最強的法國陸軍,建立德意志帝國。

“天子希望此次征戰朝鮮能夠速戰速決,故而徵兵時間比較短,若有報名參軍意願,儘快報名。”周亞夫繼續叮囑道。

說罷,在羽林衛的護送,周亞夫走出了人群,也沒有講什麼鼓勵百姓踴躍報名的話。

只因為漢朝實行的是軍功爵制,有功必賞。每次發生戰事,男子都會踴躍參軍,參軍是大多數男子改變自己身份地位最直接的方式。

不管你是什麼身份,只要你在戰場上立下的軍功夠多,土地、住宅、美女、爵位都不是問題,運氣好點,說不定能躋身成為上層勳貴。

漢家男兒皆有弱冠系虜請長纓的豪情壯志,不畏前方危行,與後世天朝男兒踴躍參軍的激情不分伯仲。

在這種尚武風氣影響下,圍觀的百姓非但沒有恐慌性,反而面露喜色,有幾個老者還興奮的討論了起來。

“金大哥,咋們大漢如今這位皇帝真是雄韜偉略啊!去年陛下派兵出征南越國,嚇得南越王親自跑到長安請罪。”

“如今這又要攻打朝鮮國,我看看用不了多久,我漢家兒郎就能踏平朝鮮國,將我大漢疆域進一步擴充套件啊!”一名矮胖老者興奮的說道。

“是啊!金大哥,自從陛下登基以來,我大漢的國力不斷在上升,我家裡都有一年餘糧了,此次攻打朝鮮必能凱旋歸來。”一名山羊鬍老者附聲道。

“南越和朝鮮都是小國,根本不是我漢軍的對手,依我看,要不了多久,陛下估計會興師北伐匈奴。”金大哥沉聲說道。

“金大哥說對!”兩位老者附聲道。

“李老弟,我記得你家裡可有四個兒子服過兵役,你還不趕緊回家讓你娃去報名。”金大哥對著矮胖老者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