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儒道之爭(第1/2頁)
章節報錯
雖說劉襄尚未立劉徹為太子,可作為嫡長子的劉徹在群臣眼中就是太子的不二人選。
周朝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度,如今流傳至漢朝已經近九百年了,這項制度早已深受人心。
當年劉邦想要廢除嫡長子劉盈的太子之位,改立劉如意為新儲君,滿朝文武無不反對,叔孫通以死相逼,張良為劉盈請來商山四晧坐鎮。
可以說劉徹的太子之位已經內定好了, 只要劉徹行事規規矩矩,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就能穩居太子之位。
若是劉徹的外公沈商能夠明白這個道理,也就不會輕易的被陶增誆騙,膽大包天的用巫蠱之術詛咒皇帝的嬪妃。
“穎陰侯是我朝開國老臣, 歷經高皇帝與孝惠皇帝兩朝,對於軍中之事熟知,擅長騎射,若讓穎陰侯來教導徹皇子,徹皇子日後必能有一番大作為!”夏侯嬰起身附聲道。
“善!”劉襄微微頷首沉聲說道。
“陛下聖明!”劉揭與夏侯嬰恭敬道。
當初將徹侯盡數驅離長安,是因為劉襄剛剛入主長安,根基不穩,徹侯集團在長安的力量太強大了,力量大到能決定漢帝國的最高統治者的人選。
如今劉襄經過幾年的苦心經營,皇位已經固若泰山,穎陰侯回長安,也沒有什麼影響。
而且如今漢朝開國元勳中,灌嬰在騎兵方面的造詣是最高的,楚漢爭霸期間,統領漢軍騎兵主力的將領就是灌嬰。
灌嬰回到長安,對於劉襄大力發展騎兵也是一大助力,故而對於劉揭和夏侯嬰的提議,也是直接透過了。
“陛下,穎陰侯可以教導徹皇子學習武藝,但無法教導徹皇子讀書,應再擇德高望重之人教習徹皇子讀書。”丞相長史田叔恭敬道。
“丞相長史所言極是, 徹皇子在讀書方面,必須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家來教導,如此才能文武雙全。”禮官大夫轅固恭敬道。
田叔因為擔任漢中郡守期間政績良好,深受百姓擁護,從而被劉襄從漢中郡守調為丞相長史。
轅固是當初劉襄舉行殿試,殿試成績靠前而成為朝廷官員。
看見田叔與轅固相繼開口,劉襄不由的頭疼了起來,田叔是黃老之學的擁護者,轅固是齊地儒學的代表人物。
兩人在劉襄面前提出選一位教導劉徹讀書的老師,肯定想選一位他們自身所習從學派的人給劉徹作為老師,接下來朝堂中儒家與黃老之學的官吏恐怕就會掀起一場辯論。
劉徹是未來的太子,未來的皇帝,這個老師必須謹慎選擇。漢武帝上臺後選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有其老師的影響,漢景帝給武帝安排的老師衛綰就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兩位卿家所言極是,朕理應擇一德高望重之人為徹皇子之師。諸位愛卿,以為何人可以作為徹兒的老師?”劉襄開口說道。
劉襄沒有辦法,現在田叔和轅固既然已經提出來了,他也只能硬著頭皮往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