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襄挑撥左賢王和右賢王之間的矛盾具有相當大的可行性,匈奴混亂的單于繼承製度就決定了匈奴的內部政局不穩定,如今冒頓時期這麼穩定,也是因為冒頓在匈奴的威望太強了。

匈奴單于的繼承方式有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宗族繼承三種,繼承人範圍的寬泛,決定了匈奴單于寶座下白骨累累。

冒頓、老上、軍臣這三人都是透過父死子繼的方式坐上單于之位,可在信奉弱肉強食的匈奴,拳頭硬就是道理。

軍臣的兒子於沒有守住單于位,伊稚斜奪走了自己侄兒的單于位,第10任單于壺衍和第12任單于握衍朐先後於公元前85年和前60年發動宮廷政變謀取單于位,之後更是出現了五單于對立現象,匈奴內部的矛盾與鬥爭相當激烈。

匈奴沒有中原王朝那麼健全的中央集權體制以約束下屬,單于及諸長是憑藉戰功即“上氣力”來樹立威信使“下服役”的,其權力的大小往往取決於實力的強弱。

冒頓、老上、軍臣三任單于時期,匈奴國力強盛,對外戰爭連連獲勝,因此單于實力強,威信高,此時繼承也順利。軍臣的兒子於因為威望沒有伊稚斜那麼高,才會被伊稚斜搶走單于之位。

如今冒頓年事已高,估計以後都不會御駕親征了,匈奴對外擴張的重擔就落在左賢王和右賢王身上,只要讓右賢王在匈奴的權勢進一步提高,冒頓就必須考慮左賢王的問題。

“你們都暫且退下, 中行說留下來。”劉襄突然出聲道。

劉襄思來想去, 最適合去匈奴挑撥離間的人選還是中行說。歷史上中行說到了匈奴後可是混的風生水起,深受匈奴幾任單于的信任。

左右侍從緩緩退出了溫室殿,只留下了中行說。

“陛下!”中行說恭敬道。

“朕記得你是燕國人?”劉襄問道。

“是,臣是右北平郡人士。”中行說恭敬道。

“朕當初因為你有反骨, 本來想要殺了你。不過你因家中尚有雙親健在, 苦苦哀求朕,朕心生憐憫, 讓你做了朕的貼身宦官, 如今也有一年之久啊了!你的雙親現在生活怎麼樣?”劉襄緩緩問道。

“承蒙陛下聖恩,臣得以侍奉陛下左右, 此乃臣之福, 臣家族之幸。臣的雙親如今就居住在長安,賴陛下聖明,如今萬事安康。”中行說恭敬道。

“朕聞燕地之民尚氣節, 有捨生取義之氣魄,朕有一關乎大漢千萬百姓安危之事,欲託付於卿,卿可擔否?”劉襄沉聲道。

中行說聽到劉襄的話受寵若驚,皇帝竟然用“卿”這個稱呼來喚他,要知道漢初宦官的地位可是特別低的。

“回稟陛下,燕趙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 臣雖然身份卑微,但亦有報國之志。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中行說恭敬道。

“朕果真沒有看錯卿,卿之氣節,朕心甚慰啊!只是此事困難重重, 非常人所能及,要忍受孤獨煎熬。”劉襄沉聲道。

“陛下以國士待臣, 臣雖不是國士,亦要盡心報答陛下之恩。”中行說跪地恭敬道, 表示他的決心。

“匈奴屢屢入侵我漢朝邊境,掠奪邊境人口、財物和牛羊, 是我漢朝心腹大患。如今匈奴對我朝邊境虎視眈眈,朕欲要派宗室女子前往匈奴奉行和親政策,讓卿作為隨行近臣。”

“卿到達匈奴之後, 需想辦法得到匈奴單于的賞識, 挑撥匈奴左賢王和右賢王的關係,使匈奴單于產生廢立左賢王的心思, 進而使得匈奴陷入內亂。卿可願意否?”劉襄沉聲問道。

劉襄不確認中行說是否願意去匈奴,畢竟歷史上中行說是不願意去匈奴的,正是因為被強行送到匈奴,才讓中行說對漢朝產生怨恨,給匈奴單于出了許多禍害漢朝的壞主意。

中行說聽完劉襄的話後,陷入了糾結之中。他對於劉襄這位年輕的皇帝是發自內心的敬佩,登基以來,讓漢朝的國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皇帝誠懇的請求,他並不想拒絕。

可匈奴可是比燕國還要苦寒的地方,而且還是異國他鄉,匈奴盡是野蠻人,中行說前往匈奴這個從未去過的地方有,一種對未知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