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挷/s漢朝皇帝的前後表情變化讓且居衍鞮很滿意,這說明劉襄是一位沉不住氣的年輕皇帝,而且在臣子中明顯威望不足。

若是劉襄看了匈奴國書後,臉上沒有流露出憤怒神色,這才會讓且居衍鞮害怕。一位面對威脅沉的住氣的皇帝,必然會對匈奴造成威脅的。

“陛下,匈奴使者遠道而來,舟車勞頓,要不讓使者先去休息吧!”張蒼起身恭敬道。

“右丞相所言極是,來人帶使者下去休息。”劉襄點了點頭說道。

“謝大皇帝!外臣先行告退!”且居衍鞮恭敬道,與一名宦官離開了宣室殿。

待且居衍鞮離開宣室殿後,劉襄站起身來,將匈奴的國書狠狠的扔在了地上。

“欺人太甚!這冒頓未免也太囂張!整封國書以上位者的口氣對朕講話,他眼裡還有沒有朕!毫不掩飾的威脅朕,真以為他匈奴騎兵天下無敵不成!”

“總有一天,匈奴帶給我大漢的屈辱都要還回來,我大漢天軍勢必要血洗單于庭,屠盡匈奴男子,將冒頓頭顱懸於北闕!”劉襄歇斯底里的咆哮道,向群臣宣示著他對匈奴的不滿,與匈奴開戰的決心。

秦漢百姓尚武,百姓以從軍衛疆、建立功業為榮。對於匈奴這一外敵,漢朝大多數人的態度都是主戰。

劉襄作為漢朝皇帝,所有漢朝百姓的信仰,自然不能在對匈奴問題上表現的過於軟弱,必須向朝臣表明自己的態度。

“啟奏陛下,陛下自登基以來,治國有方。施政舉措已經初見成效,馬政已經深入民心,我朝的騎兵數量正在不斷增加;糧食的產量也在逐年遞增,國庫糧食越來越充沛。”

“如今我大漢國力扶搖直上,一天比一天強。假以時日,我朝必能碾壓匈奴,一舉雪恥。若是此刻與匈奴開戰,必將前功盡棄啊!”

“臣懇請陛下息怒,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待我朝國力強盛後,臣願做領兵統帥,出征匈奴。”右丞相張蒼起身恭敬道。

張蒼自然知道皇帝的想法,連忙起身配合皇帝演戲。先是誇讚一波皇帝登基以來給大漢帶來的發展,接著表明自己也是支援與匈奴開戰的,最後勸皇帝息怒。

“臣懇請陛下息怒!”

“請陛下息怒!”

朝堂裡的臣子,無論是主戰派還是主和派,都異口同聲的懇請皇帝息怒,不要在這個時候和匈奴開戰。

劉襄看著群臣的表現很滿意,緩緩坐了下來,沉聲說道:“諸位愛卿言之有理,是朕過於急躁了,此時確實不是征伐匈奴的最佳時機。我朝與匈奴確實還有很大的差距,不過這個差距正在不斷的縮小。”

“望諸位愛卿不要忘了匈奴帶給我大漢的恥辱,朕之一朝,定然要向匈奴亮劍,將匈奴單于頭顱懸於北闕。此誓天地共鑑,日月為證。”

劉襄的意思很明確,今日朕要與匈奴開戰,你們以國力尚未強盛勸阻朕,朕聽了你們的勸諫。

然而與匈奴開戰是必然的事情,每名臣子都要做好和匈奴開戰的準備,任何拖大漢後腿的臣子,劉襄都不能容忍。

&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