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建元二年(第1/2頁)
章節報錯
看著三公九卿對魯班院發明品的推崇,酈寄內心舒坦了一大截。既然三公九卿都承認魯班院地位了,那麼以後朝堂上因為魯班院而針對他的壓力就能小很多了。
“諸位愛卿能夠改變對工匠的固有看法,朕心甚慰!不過魯班獎只有一個,應該覺得這二十幾位工匠中,誰的作品更勝一籌,可以獲得魯班獎?”劉襄開口問道。
聽了劉襄的話,群臣都陷入了沉思中,這些發明品有好幾件都頗為厲害,要讓他們從中只選一件發明品,他們也不好輕易下定義啊!
“陛下,臣以為這幾件發明品中,‘玻璃’當為最佳作品,晶瑩剔透,光彩奪目,簡直就是天上才有的,此物定是太一神的賞賜。”劉揭恭敬道。
‘玻璃’是隴右郡的一名工匠在燒製陶器時,意外所得。這名工匠在得到玻璃後驚若天人,經過多次嘗試掌握了燒出玻璃所需的材料。
恰逢少府在各郡國尋找發明品,這名工匠就將自己發明的‘玻璃’上呈了上去。少府屬官也沒有見過這麼精美的‘晶石’,於是帶回了少府。
就這樣‘晶石’被逐層上傳,最後上傳到了劉襄手中。劉襄在看到這塊玻璃時也被驚到了,他沒有想到竟然有工匠將玻璃造出來了。雖說透明程度比上過後世的玻璃,可放在漢朝已經很不錯了,劉襄於是給此‘晶石’,命名為玻璃。
“典客此言差矣!這‘玻璃’雖說精美,可中看不中用,只可欣賞,不能用之於民,無法造福黎民百姓。”
“陛下設立魯班院就是希望工匠可以造福百姓,而只有糧食產量提高,百姓才能日子過的更好。依我看,還是水車為最佳。”
“水車的功效,諸位都是有目共睹的。水車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灌溉的面積遠大於人力的灌溉面積,節省了人力和時間。”
“今年用水車灌溉過的田地糧食產量要高於沒有用水車的田地,實屬造福我大漢百姓的利器。”召平開口反駁道。
在去年劉襄舉行殿試時,魯班院工匠發明出了水車,如今已經在關中推行開了,並帶動了冬小麥的推廣。
“治粟內史言之有理,這水車可以將水轉化為動力,節省人力。魯班院的許多發明品都是在水車的基礎上造出來的,水力磨坊的發明多虧了水車。”酈寄附言道。
魯班院的工匠經過劉襄的栽培,頭腦變得靈活,懂得舉一反三。水車發明後,就有工匠想到水車可以提水那麼可以做別的嗎?用水力推動石磨轉動的設施就這樣應運而生。
“農為本,這水車對農耕的幫助極大,既可以灌溉農田,又可以研磨粟米、小麥。今年國庫收上來的糧食比去年多了一大截,水車功不可沒啊!臣也支援‘水車’獲得魯班獎。”張蒼緩緩說道。
張蒼雖說對渾天儀愛不釋手,可漢朝畢竟是農耕文明,天文發明面對農業發明還是要靠邊站的。
其他幾人稍加思索,同樣選擇支援‘水車’獲得魯班獎。
“看來水車獲得魯班獎是眾望所歸啊!朕亦覺得水車更勝一籌,勝於其他發明品。酈少府,將魯班院的工匠們喚過來吧。”劉襄緩緩說道。
“水車”能獲得魯班獎,也在劉襄的意料之中,中國古代農本位思想特別濃厚,諸多發明中農業發明最為璀璨。
“是”酈寄恭敬道。
不一會,所有的工匠集合了起來,一名年邁的工匠走到劉襄跟前。
“草民楊均,參見陛下!”楊均恭敬道。
“你發明水車,造福黎民百姓,對農業有大貢獻,經朕與三公九卿商議。這一屆魯班獎得主非你莫屬。按照朕對魯班獎的規定,汝可享受兩千石官員待遇,賞賜千金。”劉襄緩緩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