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實行無為而治是有道理的,但也有很多弊端,劉襄要做的就是對文景時期的國家政策補充和發展。

漢初無為而治,放鬆了對社會的控制,以至於商人囤積居奇,坐地起價,並形成一股奢靡之風;豪強地主大肆兼併土地,造成農民無地可耕種,只能流亡;地方諸侯國做大,中央無法做到上下政令統一。

商人們心思活泛,更注重自己的利益,自古以來就喜歡偷稅漏稅,官商勾結,這是絕對不允許的,必須要打壓滴!

鹽鐵官營這一政策劉襄不打算現在推行,現在漢朝還在恢復國力中,與民爭利這種政策太挫傷百姓的積極性了。

“兩位博士的話讓朕深受啟發,兩位給朕提出的建議,對我大漢國力發展有著很大的幫助,若是朕連國庫的糧食都無法做到充沛,何談擊敗匈奴啊!”劉襄感慨道。

“陛下是千古明君,臣相信在陛下治下,我朝一定能夠洗刷幾十年來,匈奴帶給我朝的屈辱!”賈誼恭敬道。

“如今陛下初登大寶,正是春秋鼎盛時期,反觀匈奴單于已是垂垂暮年,匈奴諸王對單于的位置虎視眈眈。這一盛一衰,我朝必能戰勝匈奴。”晁錯恭敬道。

“嗯,這次兩位博士糾正了朕錯誤的行為,理應有賞。每人賞百金、升一級爵位。望兩位博士能夠繼續大膽上諫言,朕一定會虛心接受的。”劉襄沉聲說道。

“陛下聖明!臣定當為大漢不遺餘力。”兩人恭敬道。

未央宮椒房殿

椒房殿是漢朝皇后的居所,因為宮殿的牆壁上使用花椒樹的花朵所製成的粉末進行粉刷,椒者,多籽。取其“多子”之意,故曰:“椒房殿”。

在劉襄舉行完劉氏家宴後,皇位穩如泰山後,沈紅羅也被從齊國接了過來,因為沈紅羅在齊國時就被冊封為了王后,劉襄登基稱帝,其他妃子又沒有給劉襄誕生下子嗣,沈紅羅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皇后。

這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沈家也因為沈紅羅的緣故,得以一步登天,從尋常百姓家變成了皇親國戚,要不是劉襄考慮到沈紅羅的弟弟沈慶年紀太小,也給沈慶會封個徹侯的。

每天來找沈父與沈母攀關係的人絡繹不絕,兩老都不知道原來他家裡有這麼多親戚。俗話說的好,窮在鬧市無近親、富在深山有遠親。那竇漪房都是成為皇后了,弟弟竇廣國(挖煤哥)才千里尋親的。

“陛下駕到!”謁者僕射朗聲道。

椒房殿宮人紛紛恭敬的行禮,大氣都不敢出。

“臣妾拜見陛下!”沈紅羅恭敬道。

“父皇!”

“父皇!”

劉襄的兒女蹣跚學步的走了過來,奶聲奶氣的叫著劉襄。

“哎!來讓父皇親一下。”劉襄露出笑容,抱起了兩個孩子。

“嗯!”

“嗯!”…

劉襄對著兩個孩子的小臉蛋各自狠狠的親了一口。

對於劉徹這個兒子,劉襄是真的特別喜愛。當初劉昭君都會喊“父王”了,可劉徹怎麼教也不會喊“父王”,現在劉襄成為皇帝后,劉徹卻是第一個喊“父皇”的。

沈紅羅母子在椒房殿安頓好後,劉襄過來看兩個孩子,沒想到劉徹看見劉襄直接喊“父皇”,這把當時的劉襄特別驚喜。

在齊國的時候,劉徹只會喊爹,現在竟然喊“父皇”,這說明什麼,咋劉襄能成為皇帝是天意,兒子劉徹就知道他老子能成為皇帝,所以才不喊劉襄為“父王”,就要等劉襄成為皇帝,喊劉襄為“父皇”。

嗯,這麼神聖的事情自然是要記入史書,劉襄當時就讓史官把這件事用春秋筆法記了下來。

史書記載:“高後四年,齊王子徹,未曾呼齊王為‘父王’,齊王后惶恐,齊王不以為然,寵愛更勝;高後五年,諸呂叛亂,群臣擁齊王為帝,皇帝子徹見帝呼‘父皇’,群臣以為天意,對帝益敬。”

“陛下,您小心點。”沈紅羅連忙說道。

沈紅羅生怕劉襄抱不穩兩個孩子,忙從劉襄手中接過劉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