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楚國響應(第1/2頁)
章節報錯
“信武侯坐鎮滎陽監視關東諸侯,曲城侯和陽都侯分別坐鎮雲中郡、隴西郡,提防匈奴南下。”呂后緩緩說道。
信武侯靳歙、曲城侯蠱逢、陽都侯丁復都是呂澤當年的舊部,可以說是站在呂后這邊的,而且驍勇善戰。
“太皇太后聖明!”群臣齊聲道。
呂后在提到匈奴問題後,群臣再無人對呂后的安排有意見了,不再對統領軍隊存在幻想了。
至始至終呂后始終牢牢把握著軍隊調動的權力,對於周勃、灌嬰這類劉邦的舊友保持著警惕,不侵犯他們的利益,可也不給他們兵權。
朝廷這邊準備調軍鎮壓,劉濞也沒有閒著,對內大肆擴軍,對外拉攏諸侯王。
劉濞因為長期鑄幣煮鹽,所以家底殷實,國富民強,百姓安居。吳國的百姓對於劉濞還是比較擁護,不到半個月就已經徵發了十多萬人。畢竟這年頭資訊閉塞,很多人都不知道要和誰作戰,就稀裡糊塗的被拉去當兵了。
劉濞外交方面也是成果斐然,閩越、東甌先後派兵到吳國協同叛亂,楚國也表示願意共同起兵反抗朝廷。
楚國彭城楚王宮
“大王,天下劉姓諸侯都是親連著親,血連著血,一根藤上結的瓜,唇亡齒寒。現在呂后臨朝稱制,把天下劉姓諸侯都看作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吃諸侯的肉,喝諸侯的血,不斷著削弱著諸侯們。”
“趙國,齊國,梁國還有楚國和吳國哪一個劉姓諸侯國沒有被呂后針對過,如今吳王已經無法忍受呂后的壓迫了,準備興正義之師,攻入朝廷,逼呂后還政於皇帝。還望大王為了天下社稷,響應吳王號召共同攻入長安。”應高勸說著楚王劉郢。
“如今皇帝陛下年幼,太皇太后臨朝稱制有何不妥,分明是你家吳王想要將皇帝陛下取而代之,還敢來這裡蠱惑寡人。來人!把這亂臣賊子抓起來!”劉郢義正言辭道,一副朝廷忠臣的樣子。
立刻有衛兵上前就要抓走應高,應高臉色大變,連忙急中生智。
“大王,昔日周成王年幼,正是由他的叔叔周公旦代為處理政務,掌握國家大權,等周成王成年之後,周公便還政於成王,從而實現了周成王時期的繁榮昌盛,至今仍是一段美談。”
“而我朝竟然讓呂后一介婦人掌管國家大權,以至天災人禍頻繁,民不聊生啊!我家吳王說了,您就是我朝的聖人,理應由您來輔佐天子。只要您站出來,扛這個旗,正所謂同厄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趨、同利相死,我吳王願意全力支援您啊!”應高掙脫開束縛,繼續遊說著。
劉郢聞言面露喜色,揮手示意衛兵退去。
“你說的對!我身為當今陛下的伯父,理應幫助皇帝肅清身邊的惡人,這天下是劉家人的天下,難道還有比我們這些劉姓諸侯王更忠心的臣子嗎?”
“你回去告訴吳王,如果淮南國不能一同起兵的話,勞煩他進攻淮南國,吳國和楚國的軍隊將會在雒陽會和。到時候天下人才都會來投靠我們,我們將建立不世之功,共同守住劉家的江山不被外人奪走。”劉郢緩緩說道,對於應高的話十分滿意。
劉郢的小算盤打了很好。開始訓斥應高,是為了不落人權柄,免得世人說劉郢是亂臣賊子;待應高舉出了周公的例子後,劉郢的態度立刻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既然師出有名了,就算不幸失敗,那也只能說是被奸人矇蔽,而不是犯上做亂。
“臣明白,臣這就回去稟告吳王,相信吳楚兩軍很快就能會師雒陽了。”應高恭敬道。
待應高走後,劉郢立刻召來申公、韋孟、穆生、白生四人,將應高勸他的話重新說了一遍。
“大王聖明,一旦吳楚聯手,必然勢不可擋,函谷關根本頂不住兩個大國的兵鋒,攻入長安指日可待。先王大仇必能得報!大王冤情必能洗刷!”申公高興道。
“不知大王打算何時舉兵,朝廷估計也在調兵遣將,大王也要抓緊時間啊!”韋孟詢問道。
“現在還沒有齊國和淮南國的訊息,這兩個諸侯國同樣是大國,而且和楚國接壤,寡人怕到時候他們和朝廷一起攻打楚國,不敢輕易起兵。”劉郢擔憂道。
“齊悼襄王的死同樣和呂后脫不了干係,而且齊國的濟南郡還被強行割給了呂國,齊王必然對呂后有怨言,肯定不會幫助朝廷的。反倒是淮南國需要注意,淮南王劉長是呂后撫養長大的,和呂后親如母子,而且淮南國相張蒼對朝廷十分忠誠,必然會站在朝廷這邊。”申公分析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