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長安這麼好,堂邑侯就留在長安吧!朕就派其他人去出任楚國丞相,不知堂邑侯意下如何?”呂后聞言笑著說道。

“如此多謝太皇太后了!”陳嬰感激道。

陳嬰起初是項羽陣營的人,項羽兵敗後降漢,劉邦出於安撫項羽舊部目的,封他為堂邑侯,可封地只有六百戶,後來成為楚相後,食邑才有所增加。

在座眾國相見此狀況大吃一驚,兩人這一唱一和,把他們給整懵了,陳嬰值得呂后拉攏嗎?眾人不禁思考著。

“諸位若是還有人想留在長安的話,朕也是可以滿足的,畢竟諸位也是勞苦功高的老臣了。”呂后緩緩說道。

在座的諸侯國丞相基本上是功臣集團第二階梯的,只要他們繼續好好幹,再熬幾年,熬死第一階梯的,他們就能混入第一階梯了。像張蒼日後就混成了御史大夫,申屠嘉混成了丞相。雖然大家都是功臣集團一員,但這群國相大多數人的年齡相比周勃,陳平這些大佬還是較小的。

呂后這次召國相入長安的目的,就是為了拉攏這群人,他們可以說是日後大漢王朝的頂層,呂后也在為自己百年之後的事情謀劃。雖說呂后姓呂,可她畢竟入了劉家的門,還是要為自己的孫子謀劃一下的。

經歷呂產叛亂一事後,呂后對呂家人不是那麼信任了,而陳平等人老奸巨猾。呂后只能拉攏這些地方功臣了,畢竟惠帝一脈相比其他幾個高皇帝兒子分支,還是太弱。

“謝太皇太后好意,臣北平侯蒼願意繼續輔佐淮南王,淮南王尚年輕氣盛,需要臣的幫助。待淮南王可以獨立處理政事,臣再回長安替太皇太后分憂!”張蒼緩緩說道。

“臣目前以為齊國更需要臣,若是齊王可以自理政務,臣也願為皇帝陛下分憂!”

“謝太皇太后,臣也願意繼續輔佐淮陽王,請太皇太后見諒!”

眾人聞言紛紛表示仍要呆在所屬諸侯國,但對於皇帝陛下一定忠心不二。他們也不傻,現在功臣集團的扛把子還是周勃、灌嬰等人,他們這個時候順從呂后意思回長安,這不是和老大哥們結樑子嗎?

“既然如此,朕就不勉強諸位了,還望諸位以曹參丞相為楷模,努力治理自己所在諸侯國啊!只有我們上下一條心,大漢才能更好。”呂后說道。

“臣等領命!”眾人答道。

呂后這個時候說曹參明顯就是給眾人畫大餅,讓他們監視好地方諸侯王,只要乾的好的話,她一定重重有賞的。

“嗯,那朕就不挽留諸位了,還是早日回到各自諸侯國去,畢竟諸侯王可離不開你們啊!”呂后說道。

“是!”

陳嬰留在長安,除了做給其他國相看之外,還有呂后對楚國的忌憚,畢竟她和楚國經過讖言一事後關係不好,她要派自己信任的人去擔任楚國丞相。

未央宮前殿朝會

“諸位愛卿,近日為了解各諸侯國民情,朕特召各諸侯國丞相入長安,順便聽了聽他們對朝廷方針的看法,頗有收穫。”呂后緩緩說道。

“太皇太后聖明,如此才能查漏補缺,我大漢才能繁榮昌盛。”

“沒錯,太皇太后此舉得當啊!”

群臣紛紛恭維呂后,來表示自己的忠心。

“另外朕伶堂邑侯陳嬰年邁,實在不願其來回奔波,故准許其留在長安。由媵侯呂更始出任楚國丞相一職,諸卿有什麼看法。”呂后淡淡說道。

“臣等無異議!”群臣說道。

呂后近來做事都順著功臣集團的意思,頗為照顧眾功臣,大家自然不願意為楚王出頭而得罪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