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拉攏宗族(第1/2頁)
章節報錯
“退朝!”
呂后這幾日甚是憋屈,先是長安謠言四起,接著又是群臣逼宮,呂后總覺得有人在算計他,對於這個隱藏在暗處的人充滿了警惕。
“既然你們要玩,那哀家就陪你們玩一下,讓你們知道誰才是天下之主。”
“你們劉家人這麼團結,那哀家就給你們再添一把柴,讓你們老劉家燒的更旺點”呂后面無表情,心中開始謀劃起來了。
“替哀家傳左右丞相,御史大夫來長樂宮商量要事。”呂后淡淡的對貼身侍女杏兒說道。
“是!”杏兒躬身一禮,立馬出身告知殿門侍衛,吩咐他們請幾位卿家過來。
“太皇太后,不知傳我等何事?”陳平作為右丞相是在場幾人中地位最高,自然由他先來發言。
“先皇的幾位子嗣諸位以為如何?”呂后問道。
“皆是可塑之才,日後必定是陛下的左膀右臂。”陳平誇讚道。
“哈哈!哀家也是這麼覺得,看來右丞相也很看好先帝子嗣了,其他人也都是這麼認為的嗎?”呂后笑著看向審食其,敖嘗。
“龍子龍孫自然不凡!”
“天生聰慧!”
審食其,任敖兩人不知道呂后賣的什麼藥,連忙奉承道。
“既然幾位卿家都認為幾位皇子妥當,那哀家欲封幾位皇子為諸侯,日後長大都可以輔佐他們的皇兄。”
“如今皇帝的劉家長輩們都是顯赫的諸侯王,哀家擔憂,日後陛下成年親政後,他的那些長輩們不服從管教。”
“畢竟我等都老了啊!日後若是百年之後,陛下沒有了依靠怎麼辦啊!”呂后憂慮的說道。
“臣以為妥當!”審食其連忙答道。
“可是幾位皇子是否太年幼了點吧!況且如今諸侯封國已經夠大了,再行封王恐怕不利於中央統率地方啊!”陳平遲疑道。
“昔日諸王封王時也年幼,如今各國不也治理的井井有條嗎?難不成高皇帝當年的決策也是錯誤的嗎?諸侯拱衛中央,犬牙交錯,諸侯國就是大漢的屏障啊!”呂后發問道,面色不悅。
陳平見呂后不悅,不敢多言,畢竟陳平最擅長明哲保身了。
“同時各諸侯國的劉姓宗族子弟也需要得到封賞,只有提拔新人,我大漢的江山才不會斷層。”呂后見陳平預設她的話語,又繼續講道。
“臣以為妥當!如此恐怕就不會有人議論太皇太后偏袒呂家,打壓劉家了。”任敖連忙說道。
“嗯,今日就和幾位議論一下這些事情,日後若有要事哀家自會請幾位過來商議的。不必所有的事情都放在朝堂上議論。”
“朝堂之上亂糟糟的,哀家年紀也大了,不喜歡吵鬧,這樣人少安靜。”呂后淡淡的說道。
“是,那臣等告退!”幾人行禮退去。
朝堂上各方勢力角逐,想要統一意見非常不易,即便是陳平,審食其也難免受其他小集團影響,更別提滿足呂后的利益最大化。於是呂后便打算發展宮廷政治,直接私下將諸事定好。以長樂宮為主,以未央宮為副,從而獨攬大權。
宮廷政治是在宮廷中由執政者與其身邊的親隨心腹策劃或付諸實施的政治活動,這也必然要求宮廷禁中與政府外臣要隔絕開。
當年高祖病逝後,她就與親信在長樂宮謀劃過誅殺功臣元勳,雖然最後沒有實施,但對於功臣的決策卻是秘密在宮禁謀劃的。
呂后作為一個女人能夠統治大漢王朝這麼多年,自然擅長平衡各方勢力,不管是功臣集團還是劉姓宗族集團都不是鐵板一塊的。功臣集團有的是豐沛劉邦老鄉,有的是從項羽那邊投靠過來的;宗族集團以劉邦這一脈為嫡系,而劉邦的兄弟,侄子為旁系。大家都是有矛盾的,這就給了呂后機會。
第二日未央宮前殿朝會
“稟太皇太后,臣請求效仿高皇帝之舉冊封孝惠皇帝諸位皇子為諸侯!”郎中令馮無則在朝堂中道。
馮無則和陳平一樣不是劉邦的豐沛班底,因而在功臣集團中不被重視,使得他倒向呂后集團。他此時上前發言自然是得到了陳平的授意。
“何故?”呂后淡淡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