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的少帝劉恭被皇太后張嫣抱在懷裡坐在主位右側的座位,而太皇太后呂雉坐在主位,底下的群臣無人敢指責。

西漢初期(漢武帝之前)在職官、社會風俗等方面,皆有“尚右”傳統,而漢武帝到漢末三國這段時期內,職官(尤其是軍職)當中則出現了“尊左”傳統。總體來說兩漢還是更加“尚右”。

“稟太皇太后,臣有本要奏!”駟鈞從右側走出,立於朝堂中央拱手道。

“何事?”呂后問道

“齊王劉襄派使者送來奏書,命臣稟於太皇太后。”駟鈞答道。

“念!”

“是!”

“臣劉襄特此上奏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早年輔助高皇帝建立大漢天下,又輔助孝惠皇帝治理天下,豐功偉業。臨泗侯,周呂侯,建成侯皆對大漢立下赫赫之功。高皇帝早年得臨泗侯資助,危難之間又得周呂侯救駕。”

“大漢江山的建立呂家子弟功不可沒,劉襄未立寸功,卻添居齊王之位,甚是惶恐。特此請太皇太后追封臨泗侯,周呂侯為王。太后萬年,永錫祚胤。”

臨泗侯是呂雉的父親呂公,在劉邦還是泗水亭長時就認為劉邦不平凡將呂雉嫁給劉邦。周呂侯是呂后的兄弟呂澤,當年劉邦彭城被項羽大敗而逃,幸得呂澤率軍救駕。

駟鈞讀完齊王奏書,群臣頓時議論紛紛,有的人罵齊王,有的人贊同齊王觀點,呂后靜靜的看著群臣。

看見呂后面無表情,群臣揣測著呂后的心思,無人敢應聲,駟鈞有點尷尬。

“一派胡言,昔日高帝殺白馬盟曰:‘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現在封呂氏為王,不是違反了約定嗎?齊王如此忤逆高皇帝旨意,請太皇太后治齊王不孝之罪。”右丞相王陵站出來說道。

“左丞相以為如何?”呂后發問道。

“高皇帝平定天下,封子弟為王,現在太皇太后代行皇帝職權,封弟兄和呂氏子弟為王,沒什麼不可以的。”陳平謹慎的答道。

“太尉怎麼看?”呂后又問道周勃。

“老臣以為左丞相所言極是,臨泗侯,周呂侯的功勞足以封王。”周勃早和陳平商量好如何應對呂后的舉措,故而言行如一。

“好!齊王之奏哀家準了,傳哀家旨意,追封臨泗侯,周呂侯,建成侯為呂宣王,悼武王。”

“齊王劉襄孝心可佳,素有聲望,增封邑2000戶,賞黃金百兩”呂后聽了陳平,周勃的話面色大悅,下令道。

“是!”

“好了,無事就退朝吧!”呂后擺了擺手。

“是!”群臣行禮道,退出朝堂。

殿外臺階上,群臣都往下走著,王陵叫住陳平和周勃。

“當初和高皇帝歃血為盟,你倆都不在場嗎?現在高皇帝去世了,太皇太后以女人的身份當權,想要封呂氏子弟為王,你倆阿諛逢迎違背盟約,到時候有什麼顏面去地下見高皇帝呢?”王陵生氣的問道。

“無奈之舉罷了!難道王大人有什麼辦法阻止太皇太后,齊王可是高皇帝長孫,他既然都同意呂姓封王,我們這些做臣子的有什麼可以說的。”周勃回答道。

“今天在當面指責別人,在朝堂上直言進諫,我們不如您;保全國家社稷,安定劉氏後裔,您又不如我們。”陳平繼續陳述道。

王陵也不知如何反駁,只能甩袖離去,陳平,周勃也不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