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棠接連頷首,小皇帝思維敏捷,一點就透。

這滇國公是大漢立國之初,封的六位世襲罔替的國公之一,其第一任主人,乃是太祖皇帝麾下悍將,自兩蹶名王之役起,便屢立戰功的馮雙禮。

而這一脈被除爵的原因,則還要追溯到乾盛皇帝發行寶鈔一事上。

昔日老皇爺見戰事焦灼,西南前線進展緩慢,便生出了調撥一部分禁軍,由滇國公為首、伴著一幫西軍系的侯伯勳貴帶去西南,以增強漢軍軍力。

而剛剛印出來的寶鈔,便被這位皇帝,充做採買軍資的錢財以及士兵的軍餉,發了下去。

那部分禁軍士卒收到發下的部分寶鈔後,隨即心生不滿,但縱使不滿,也只是士氣低下,絲毫不敢犯上作亂。

而西南前線的漢軍士卒,同樣的因朝廷以寶鈔為餉,生出了亂象。

恰逢這則訊息傳回京城,乾盛皇帝思慮再三,還是放棄了增兵的打算,同時暗地裡撥下白銀,令滇國公用銀髮餉,收回寶鈔後自行銷燬。

事情便壞在這銷燬上。

滇國公之子,不知從哪裡聽來了朝廷要廢棄寶鈔的訊息,在別人的建議下,偷偷挪用了一部分寶鈔,到千里之外的真定府大肆採購米糧,再轉手換成銀子,大賺了一筆。

結果沒多久,朝廷廢棄流通不久的寶鈔,少許留存於民間的,也被用銀兩換回;結果換著換著,相關官員發現,帳對不太上了,數額差距極其之大,這些官員不敢隱瞞,便立即上報。

沒費多少功夫,事情的原委就水落石出……

天子的羊毛,又豈會是那麼好薅的?

乾盛皇帝盛怒之下,直接將滇國公給抄了家;這家自大漢立國之初延續下來的勳貴,就毀在了一個紈絝身上。

不過這些記載,都是出自宮內秘典,李雲棠自其中,嗅出了一絲不尋常的滋味——

廢除寶鈔那麼機密的政事,一個紈絝是怎麼得知的?

出主意的是誰,這罪魁禍首,怎麼不見遭受懲罰?

心理陰暗的他暗自揣度到:

這有沒有可能是,那位腹黑的先帝,在派兵失敗後,自導自演,搞了一出釣魚執法,就是為了剷除這滇國公一脈!

李雲棠越想越覺得有這種可能,正想嘆這老皇帝心狠手黑,耳畔突然響起了小皇帝的聲音:

“可是雲棠,滇國公除爵之後,剩餘的寶鈔雖落到了西軍十餘個侯伯勳貴手裡,但都被父皇銷燬了……”

說到一半,小皇帝突然悟了,這寶鈔雖被銷燬,但老皇爺顧及顏面,又考慮儘量平息事端,便遣人在暗地裡做的,當今在世知道此事的人,寥寥無幾。

也就是說,在文臣眼中,西軍系那些勳貴,手裡可能持有大量的寶鈔,且不敢堂而皇之賣出來;因此如果京師之中有大量不明來源的寶鈔流出,首先應當被懷疑的,就該是這些想偷偷盈利的西軍系勳貴。

如此一來,正如李雲棠所說,只需一番流言散播下去,便可將禍水東引!

小皇帝暗道妙極,瞧向李雲棠的目光,又多了好些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