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閣揆細細思量,我等便不奉陪了。”

周道崇這句話說罷,最前頭的張明徹一隻腳已經邁出了閣門,可天子接下來一句話,卻讓這幾個準備打道回府的閣臣,僵在了原地:

“朕欲將捧辰、拱聖、羽林三衛禁軍的兵權,交由懿安太后掌控,上官閣老以為如何?”

說完之後,小皇帝見杵在門口,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六位閣臣,還不忘補上一句:

“六位愛卿不是打定主意要歸家麼,怎麼此時又不願離去了;朕這裡也沒有多餘的晚膳可用,你們早些回去,還能吃得上一口暖羹熱菜不是?”

上官蒙暗惱起身的幾位閣臣輕視皇帝,又怨兵部官員未做足暗示,兩相結合之下,己方數人被弄得下不來臺;但事情終究得解決,他趕忙出口挽回道:“陛下,茲事體大,豈可做戲言?”

“戲言?”小皇帝柳眉微挑,起身行至這首輔身邊,俯身說道:“朕,可不是戲言!”

這話的餘音尚繞在梁欐上,小皇帝已經動身想向外走去,一眾杵在閣門處的閣臣紛紛以身為障,攔住去路,請求她收回成命。

一旁的上官蒙反而逐漸看清了局勢,他移步到天子近前,點明瞭破局之處:

“陛下,更諱之事,可以商量……”

一旁站著的一眾閣臣。經過這一句提點,才明白問題的關鍵所在,紛紛出聲應和。

而兵部的兩位侍郎一位尚書,也是如履薄冰;先前胡新建閉口不提皇帝轉意欲轉授兵權的舉動,就是錢仕林的授意,他們擔心內閣其他同僚會將皇帝有這種想法,給歸咎到他們身上,才出此下策。反正皇帝總會圖窮匕見,也不差他們張嘴。

但現在,事情好像有些不受控制了……

再說門口這邊,上官蒙見小皇帝止住了去意,決定用新政的內容,測試皇帝的傾向:

“先帝於科舉之中,增加格物、明算二科,實屬——”

“離經叛道是吧?”

在一眾閣臣驚訝的目光中。小皇帝接下了這句話,但還沒完,接著她又補充道:

“朕知道,先帝施行的新政,確實不妥;國朝與士大夫共天下,向縉紳多徵稅,讓那些庶民得利;無異於‘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殊為不智!”

說到此處,小皇帝折往屋內踱起了步子,順便頓了一頓——這話實在太過違心,饒是她做好了心理準備,說地也有些反胃。

待小皇帝繞屋子一圈,回到幾位站著的閣臣面前,她又續道:

“但朕終究不忍心,讓先皇背得個如此諡號!

所以,不如以朕的名義下詔,追封因抗爭惡政而罹難的忠臣,再將施行新政的賊子之惡行,編纂成書,以昭示後人,勿蹈覆轍!

而你們再擬一個諡號,如何?”

先前皇帝強硬的舉動,已經讓大部分閣臣覺得此事尤為棘手;現在小皇帝又主動示好,表現得願意以維持穩定為主,全盤否定新政;先抑後揚之下,閣臣們大喜,自然是無不允諾。

“好!”

小皇帝恐夜長夢多,當即拍板:

“你們現在便分別擬好詔書和新的諡號,朕明日帶著冊封國公的令旨,一同去母后處,將此事辦定!”

接著,平章閣內便傳來陣整齊的頌德聲;若有不明就裡的人在外傾聽,還以為君臣關係真的異常和睦呢。

至於李雲棠先前私授的一個主意,如今雙方已經達成一致,則不需要再用。

但小皇帝卻準備用這句話,在太后和朝臣間,埋下一顆釘子:

“列位愛卿,真定候大軍不久便要還京,如何處置他的兵權,還望愛卿們,仔細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