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御門前聽政(第2/2頁)
章節報錯
……
嗡、嗡、嗡~
黃鐘大呂般的鐘聲自午門鐘鼓樓上傳來,提醒著卯時已到!
午門隨之洞開,門外侯著的文武百官各應次序,分從兩側的門洞進入紫禁城內。
站在皇極門前的李雲棠,則從容不迫地遠眺,目視淺灰色天幕下魚貫而入的朝臣。
此時,上至位極人臣的三殿三閣大學士,下至七品的都察院御史,都得從金水河兩側的石橋上畢恭畢敬地走過。
在象徵著天家威儀的玉階之前,他們亦是微不足道。
而小皇帝則端坐在髹金龍椅上,氣定神閒地看著皇極門廣場上越聚越多的朝臣,頗有一種睥睨天下的感覺。
一旁的李雲棠不禁心中暗歎一聲:
大丈夫當如是也!
呼地一聲,身後的寒風陡然增大,吹地李雲棠打了個哆嗦;而後他回頭一看,見皇極門已經開啟,懿安太后乘著八人所抬的敞轎,自門內而出。
小皇帝御座的左側,早早地擺上了懿安太后的座椅,座前也掛上了一副細絹簾布,可這太后卻沒有急著落位,而是使喚了個小太監前來傳話:
“啟稟皇爺,太后請皇爺移駕身後,商討典禮紀察司相關事宜;太后還囑咐,若是皇爺堅持,此事可以做出讓步。”
小皇帝以為那旨意未加蓋制寶璽,太后有服軟之心,又見百官尚未列位,便想要著前去商議。餘光卻瞧見李雲棠手上打出坐下的暗示,略作思量後她止住了身形,並直接開口讓那太監回去。
而後李彧神情嚴峻地望向李雲棠,意思非常明確,要其給個解釋。
李雲棠則向右微靠了一步,低聲稟明:
“皇爺,這是太后計謀!”
“什麼計謀?”小皇帝眉頭一皺,也嗅出了這事恐怕另有玄機。
“回皇爺的話,前漢周勃迎立代王劉恆為帝之時,也曾於百官面前請劉恆借一步講話,結果被文帝身邊的宋昌以‘公事公言,王者無私’的理由拒絕。
因為這對君臣知道,若是真的湊上去與周勃私言,便會顯得新帝沒有主見且易受人擺佈。
彼時彼刻,正如此時此刻!
而如今百官雖然尚未站定,但已經能清楚地看見門簷下太后的邀見,若是皇爺真的應邀而去,那必然在百官心中留下君威不振的印象,於親政之事有百害而無一利!”
聽完來龍去脈的小皇帝連連頷首,暗道嫡母心機深沉,接著正了正身形,把目光投向廣場上逐漸各列其次的群臣。
懿安太后聽得回報,知道是一個小太監壞了她的計策;在乘著肩輿落座後,狠狠地剜了李雲棠一眼,小指上新戴的鎏金鑲玉護甲套,更是用力地劃過座椅扶手,在上面留下了清晰可見的劃痕。
對這溢於言表的敵視,李雲棠卻絲毫不擔心——同治年間,慈安太后威勢遠甚於慈禧,殺慈禧的親信太監安德海,尚要藉助外臣丁寶楨的力量。
而小皇帝之於懿安太后、相較慈禧之於慈安,又強勢了一些,所以只要有皇帝照拂,自己絕對沒有性命之憂。
因此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充當皇帝的爪牙,將懿安太后得罪地越狠,則皇帝越倚重他!
此時臺下的百官已經列定,口中正山呼萬歲,身體卻站的筆直,未行一跪三叩之禮。
其中緣由,則是因先帝新政廢除了早朝跪拜,這幫朝臣倒是不傻,把這項對他們有益的政策,給保留了下來。
萬歲聲漸漸散去,皇極門前重歸肅靜,李雲棠清了清嗓子,吼了一聲:
“今朝聽政,皇帝若曰:眾卿,可有本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