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飯碗,搞音樂也是為了吃飯賺錢,但音樂也是藝術,也該有其正確的文化屬性,而不僅僅只是娛樂,不僅僅只是賺錢的工具。

在節目結束後,網友們的誇獎反而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多。

誇獎這玩意,也是有個閾值的。

觀眾為什麼會誇一個節目?

肯定是節目達到,或者超出了自己的期望值,這樣會帶來強烈的驚喜感。

但李少傑出手的作品質量實在是過硬,每一次都驚喜,而這樣的厚重文化氣息與不一樣的驚喜感早就已經有點麻木了。

一次兩次還好,但每次都超標準的話,誇獎會和質疑一同消失。

大家覺得,傑哥出品,那就應該是這樣。

但這不是什麼壞事。

有句話說的好。

“全靠同行襯托”。

李少傑這種專精於作品內容的人,如果是在嚴肅音樂領域中,給絕大多數普通人的觀感,或許沒那麼誇張。

可一旦來到娛樂行業,商業模組

從內容上來說,純純的降維打擊。

有廣大同行做陪襯,李少傑這邊就算沒什麼驚喜沒什麼突破,僅僅是按部就班的將內容做至合格,對比起來那都精彩無比。

畢竟,目前來看,令人耳目一新的綜藝確實不多,大多數的都還是找明星做小遊戲,真正有內容高質量的綜藝的出現,都是以年為單位的。

簡單來說。

能打的很少,一年出個一兩個,根本很難撞上。

其他的全都不能打,甚至可以很好的起到反襯效果。

當然,雖然誇李少傑的網路言論開始越來越少,但口碑其實反而一直在上升。

網路不乏噴子,對傑哥的誇讚往往出現在網友回懟黑子們的評論中。

噴子是無法杜絕的。

一開始李少傑剛嶄露頭角,過於強悍而以至於有些夢幻,必然會有人間清醒的廢物站出來說點不一樣的。

隨著李少傑的成就越來越大,這些人被嘲笑的越來越多,自然心理越來越變態,偏不願承認別人強。

更是會無理取鬧的去噴。

既然沒法否定你傑哥的NB,那麼我就拉點歷史鬼魂出來跟你比。

這個網上,完全不會缺少那種踩一捧一的,或者總拿XX和XX比,以此來引戰,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人,更不會缺少帶著偏見與刻板認知,容易被煽動的人。

哪怕很多歷史人物都死了好幾百年,甚至上千年。

都有SB會拿出來鞭屍的去“比”。

比如討論漢武帝和唐太宗到底誰更猛這種沒什麼可比性的問題。

其實這問題答案很簡單,都很猛,但沒法去比較,因為你不能拋開時代侷限性與社會發展的問題,光去談功績。

但偏偏就是有一群人,各種自我解讀無腦認知我以為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