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終於還是來到阿棒的地盤。(求訂閱~月票!)(第1/5頁)
章節報錯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古人對改變世界的美好願望,濃縮於掃一屋的智慧之中。
學習,理解,傳承,是第一步。
踐行於行,知行合一,是學子必須要端正的態度。
李少傑的話音落下後,掌聲再次響起。
只有在業內,才能體會到業內大老的真正恐怖之處。
就這獎項,公佈出去的話,絕對引起一大片的轟動,甚至絕對會有相當多人的質疑。
質疑的由來其實也很簡單。
你李少傑二十多歲風華正茂,還活著。
拿什麼去跟死了幾百年的老前輩去比?
和那些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並列,你有什麼資格?
這樣的質疑來的毫無緣由,甚至與本人的成就完全無關。
單純就是【我覺得你可能不夠格,至於為什麼覺得,不知道,反正我也不懂,我就是覺得,我只是發表自己的看法】。
無知者無畏。
但真正在業內工作的這些頂尖大老,卻恰恰相反。
他們最能看到李少傑成就之恐怖。
有的人可能覺得,你不就人多勢眾,拉出來一大堆人來了個特別大場面的合奏嗎?
但其實難度與現實意義是完全不一樣的。
如果你是隻帶著單一民族,單一國家的人,去搞大場面,相比之下,難度要下降許多許多。
你就算拉出來一個萬人大合唱,都不會令人如此震驚。
李少傑《歡樂頌》合奏真正的意義,不在於多。
而是在於又多,又雜。
能夠將來自於全世界各地的樂團,完全不同民族之間的樂手,統籌的如此優秀,這在歷史上就是絕無僅有的。
因為樂手之間甚至會存在很多語言不通的狀況。
沒有人敢想,也沒有人能做到。
若非李少傑的作品實在是過於驚豔,並且他在業內,對業內人士有著巨大的偶像作用以及行動號召力,兩者但凡缺一,都難以達成這樣的活動。
既能代表人類音樂史上最巔峰的作品,最巔峰的指揮家,演奏家,歌唱家們,還可以代表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多元融合。
後人談起此事,總會津津樂道的。
而這一場演出,以後也絕對會成為藝術史上的一枚璀璨符號,以及和平的象徵。
意義重大。
而這甚至只是一部作品,一次演出。
就算再退一萬步,李少傑光憑藉鋼琴上的成就,都足以擔當“影響世界的藝術家”這個稱號。
在業內,幾乎所有鋼琴家,對李少傑的評價,都是“這幾乎可以說是理論上的絕對極限了”。
技巧難度的極限,完成度的極限,作品的極限,表演張力的極限,情感表達的極限。
之所以體現的並不那麼明顯,完全是因為他太六邊形。
沒有明顯的短板,都做到極致,那麼也就沒有明顯的突出,全是長處。那就沒有長處。
可真當仔細研究後,很多音樂家渾身冷汗。
單獨特質拿出來和一些頂尖鋼琴家比一比,別說毫不遜色了,那叫強的肉眼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