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逗樂環節顯然是讓很多觀眾忘記了音樂劇的風格。

直到現在,觀眾們被提醒了。

&n是個哥特式風格的音樂劇,主打的就是一個陰間式驚悚。

這一下突然的爆發,果然鎮住了觀眾。

故事開始出現懸念。

主唱的胖夫人不敢繼續上臺,但演出又臨近。

只得尋找一位能夠足以擔當主唱的人。

於是,在《漢尼拔》歌劇裡出演小配角的克里斯汀,也就是《歌劇魅影》音樂劇裡的真正女主角!

出現了。

克里斯汀一開始並不自信。

被推薦的她,在略顯質疑的審視中開口。

微微有些顫抖的詠歎調,即使一聽,就知道表演者十分的緊張。

可那清澈的聲音,圓潤的技巧,如百靈鳥一般清脆動人。

待得漸入佳境,慢慢不再膽怯,歌曲的魅力也驟然綻放。

不只是觀眾。

臺下觀看的霍子航真的是聽麻了,也再一次感到了這個世界上,哪怕就是專業人士,人與人的差距可能比人與狗的差距都大。

在這麼一段“不起眼”的角色首秀演出中,不僅需要非常非常自然的表現出人物角色一開始的那種膽怯感,更要展示強悍的功底,並且,在後續的演出中,要靠表現出來的唱功,去體現角色的進步。

&n有多離譜?

對於歌唱家來說,好好唱才是最簡單的,想刻意去表達一些藝術角色的缺陷反而是更難的。

簡單來說,當你已經對一種技能爐火純青,刻入本能後,如何能裝成一個菜雞?

不可能的。

王者就算裝青銅那都裝的不像,因為很可能下意識的就做出王者級的判斷與操作......

如何裝的圓潤,更加考驗功底。

更何況,還需要分層級的去逐步展現提升,這就更恐怖了。

當一個人的最強能力有一百分的時候,他能完美的控制這一百分麼?

不能!

因為他一表現就是一百,如果裝弱一點,很可能變成60,想要階梯型的展現出70,80,90的這麼一個進步層次,不是100分的人能夠做到的。

起步你也得是個120。

果然,克里斯汀的表演征服了所有的人。

大家興奮的動了起來,開始排練。

克里斯汀還在歌唱。

但配角開始退場,光線再次轉暖。

無縫銜接到了正式的演出時刻。

看臺之上,一位帥氣年輕的青年子爵探出頭,痴迷的看向克里斯汀。

似乎在讚美克里斯汀的演唱。

子爵也在歌聲中,抒發著自己對克里斯汀的迷戀。

“那是很久以前,我記得她!”

原來,克里斯汀正是子爵兒時的玩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