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獨屬於音樂家們的儀式感!(求訂閱~月票!)(第1/5頁)
章節報錯
語言這個東西要想韻律統一,無疑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全世界如此多的語系,每一種語系的發音方式,發音部位,舌頭位置,共鳴腔.......等等,都各不相同。
而這《合唱》交響曲,在譜面的樂理展示上,看在音樂家們眼中,那就好像是......
一副非常趨近於整體形象的畫面。
可畫面中,線條與色彩是那麼的不同。
不是以細微線條色彩構建的整體性,而是宏觀整體形象就成為一種平衡。
那種大和諧與多元多彩的結合堪稱神蹟。
在合唱時,任何一點“違和”那都是不可饒恕的。
單一的語言會顯得有些空洞,似乎缺少了瑰麗的色彩,可卻形成了完整的整體。
數種語言的疊加,雖然多姿多彩,讓作品的內涵再次上升一個層級,可對完整的整體或許有一點破壞性。
換一句話說。
這就好像你從耳機聽到的音樂,是否是雙聲道影響極大,而耳機的3d音效,也肯定不如電影院imax院裡展現的3d環繞音效來的震撼。
光看作曲本身,其實就是如此。
如果市面上你能聽到的,最簡單的音樂,是一條一維的線。
那是一個旋律在發展,在重複。
無論多麼好聽,也只是一條線,多了就會重複,所含的資訊量極少。
那麼,一些優秀的流行樂曲,在多變的和絃,和聲的構建,不同樂器代表的特殊音色增添線條與色彩,隨著時間上的變化,空間上,也有所展開。
這就逐漸形成了一幅畫,或簡陋,或優美,資訊量完全不是單條旋律線所能比擬的。
這就是二維的畫面。
當來到了嚴肅音樂的世界中,接觸到了大神級的作品後,這個時候,無數聲部,多元化音色,誇張的架構,以及在不同平面上所展現出的變化,再加上嚴肅音樂更加註重的音響,以及聲學效果後,就構建成了一個精緻的幾何體。
這便是所謂音樂的“立體性”。
換句話說,就是“層次感”。
有了層次,自然就立體了起來。
此時的音樂就變成了3d的。
而這種精美的“3d”架構,如果語言上產生了不協調的感覺,就彷彿精緻的凋像上出現了毛刺,沒有經過打磨拋光一般。
這如何能讓廣大藝術家忍受?
“現在如果搞,是不是有點晚了?”
在結束彩排後,會議中,有音樂家有些擔心的問了起來。
目前的進展十分不錯,如果大規模改變一些內容的話,會十分不穩。
這種不穩,對如此巨大的專案來說,意味著巨大的風險。
“晚了就不搞了?”
李少傑皺了皺眉。
“沒有九十八分,更沒有九十九分!
”
“要麼一百分,要麼零分!”
遇到了問題,那麼對於所有人來說,這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慌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