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巨大的史詩篇章正在徐徐展開。

隨著演出的不斷進行,各種各樣的情緒推動。

這達到了人們難以想象的高度的作品,也讓這些不尋常的觀眾們,真切的感受到了什麼才叫做頂級的震撼,什麼叫做音樂的格局。

甚至是一種難以用語言來形容的激動。

幾乎所有人在這種情緒與觀感中,感受到了何為“偉大”。

是啊,就該如此。

此時,很多音樂家也明白了,為什麼他李少傑就真敢玩這麼大的。

沒有幾把刷子,又怎麼敢直面整個音樂界呢?

嶄新的樂章不斷的推進著。

一個小時的音樂作品,或許太過於冗長。

但內部蘊含的大量資訊,以及體驗出的那種偉大思想,卻讓觀眾們沉浸於其中。

在半音構成的四度結尾後,樂曲來到第二樂章。

第二樂章的構建非常微妙。

一如這美輪美奐的織體,以及這神一般的氛圍塑造。

經歷過第一章略微有些壓抑低沉的背景後,並沒有使用第二樂章傳統的作曲手法【慢板】,反而是用了一種帶有動力的“諧謔曲”式。

如果說第一章是“鬥爭”的主題。

那麼這第二樂章,就像是一種和熙陽光下的載歌載舞。

正如三聲部旋律中,d大調的展開,像是奧地利民間舞曲“連德勒”。

很有一種舞蹈的感覺。

令人心緒平穩,歡樂的經歷了這一篇章。

下降的四度與鮮明的定音鼓非常的有特色。

但在結尾處,旋律卻急促起來,不安感隱約可現。

不少音樂家在內心腦補。

這第三樂章,會不會又是一次激烈的鬥爭?

如同李少傑《命運》交響曲那般?

反覆的鬥爭,無窮的鬥爭,不屈的鬥爭?

但李少傑告訴了所有人。

不是。

如果繼續如觀眾們所想那般處理,那麼,這次的作品,也只能說是《命運》2了。

甚至可以說,有炒冷飯的嫌疑。

李少傑,自然不會選擇這種類似的處理方式。

我抄我自己可以,但不能抄的那麼明顯!

出人意料的。

第三樂章,李少傑使用了柔板。

是的,這是個慢板樂章。

之前的第二樂章是歡樂的主情緒,在最後營造了一點不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