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實際上,這種組合套曲,在大主題切換的過程中,也是可以鼓掌的。

但一般很少見。

許多欣賞古典音樂的人,是非常在意完整度的。

感受整部完整作品帶來的情緒起伏,故事內容是很重要的。

比如李少傑這次的節目《四季》。

四個段落春夏秋冬,最好還是整個欣賞下來,去感悟一整年的故事變化與場景。

但這夏的第三樂章帶來的震撼感實在是太過強烈。

少見的,觀眾們在這裡便開始了熾熱的掌聲。

李少傑回過身,對觀眾們還禮的過程中,等待片刻,做出了“停”的手勢。

觀眾們相當配合。

整個金色大廳,瞬間安靜了下來。

這無疑是令人震撼的。

一個指揮家,能做到什麼程度,很大的一個評判方面,便是“掌控度”!

是否可以掌控每一個音符的變化。

是否可以掌控所有樂手的演奏。

是否可以掌控觀眾們的情緒。

而如今,李少傑做出了教科書般的示範。

何為指揮家的天花板!

就彷彿“神說:要有光”一般。

讓樂團停,就瞬間寂靜,讓波瀾壯闊迅速切換成細膩微聲便迅速切換。

讓觀眾安靜,就瞬間安靜!

這掌控力,堪稱無與倫比!

在音樂的世界中,有個絕對的真理。

樂器無高下之分!

縱使是一個甚至沒有考級概念,樂團中最容易被人忽視的角色,樂手幾乎完全是兼職兼任的......打擊樂的三角鐵!

也絕不是如此簡單。

每一種樂器被創造出來,都有需要它的地方,每一種樂器的色彩也全都是獨特的。

就好像......雖然美術標準中是36種顏色,但真正運用到畫卷中的顏色,卻千奇百怪。

美術的大師,可以開發出色彩無窮無盡的世界。

對於音樂家來說,何為大師?

那便是儘可能更多的挖掘樂器的潛力,展現出更多的色彩。

就在這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中,西洋絃樂器的各種潛能,被開發到了一個極致。

這需要作曲家對小提琴極高的理解。

需要作曲家對整個音樂架構與美學的高度。

更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指揮家去指導,以及技藝精湛的絃樂手們將自己的部分演奏到完美。

才會有這次維也納金色大廳中表演的《四季》!

接下來。

收穫的金秋,農夫飲酒作樂,歡快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