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對標奧方的至高榮譽青少年音樂節,自己這邊,也整合了很多專業級的比賽。

比賽的內容是專門對標民族音樂的。

名為“知禮樂和”。

名字上或許聽起來不如至高榮譽那麼刺激,但蘊含著華夏曆來的含蓄與高境界。

“樂合同,禮別異”!

音樂上“和而不同”,禮儀上的“禮尚往來”為核心指導思想。

禮樂禮樂,禮樂不分家。

這是華夏文化中最偉大的部分之一。

中華音樂的“和”思想,影響了很大一片的領域。

甚至可以說是華夏文化核心價值觀的最高追求。

曾經的晏子,便從音樂中領悟了最高的道理。

“和而不同”。

音樂的優美是因為和諧中有不同。

治國也一樣,要和而不同。

這和而不同,表現在禮儀上,那就是“禮而不亂”,“禮別異”。

中華傳統音樂和中華傳統文化是什麼關係?

很簡單。

中華傳統音樂的核心價值,就應該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

之所以從比賽的名字上就不一樣,正是因為這便是東西方音樂最大的一個不同。

西洋音樂更偏向於發洩與放縱,但傳統音樂更多強調內向。

追求的是天人合一,追求的是“和合文化”。

音樂的味道來源於音律,音階,審美,東西方音樂在這方面也是完全不同的。

就好像吃麵如果不放醋,似乎就缺少了晉中的味道。

吃火鍋不放辣,就不像在川蜀。

【以樂為鏡,可知中國人。】

李少傑感受到了來自於高階局的一點壓力。

不過,更多,還是會感覺到一種榮譽感。

彷彿自己站在這裡,才夠勁兒。

......

比賽的日程也逐漸來到了決賽。

由於是第一次舉辦這種跨很多樂器種的民族樂大型比賽,所以,評委們更是慎重無比。

跨樂器比賽,是很難有一個具體的評判標準的。

如果是同樂器比賽,參賽曲目也就那些。

對同樂器的運用程度自然會很容易的分辨出一個高下。

但跨樂器比賽,比如,一個揚琴和一個古箏比。

技巧,演奏形式,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