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演奏者和觀眾比誰先猝死。(求訂閱~月票~)(第1/6頁)
章節報錯
其實,李少傑這樣的創作者,在很多音樂家心裡,都是非常特殊的一個存在。
在很多作曲者,作曲專業研究人員看來。
現代的嚴肅音樂,就是各種現代技法的堆疊,就是各種新音色的填充。
或許不全面,但一定程度上概括了當代嚴肅音樂的一些特點。
包括大老,包括研究者創作者自己,沒有人會覺得現代嚴肅音樂好聽。
那玩意根本不是人聽的,本身的目的也並非是考慮悅耳。
但這條路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音樂家就是要去探索聲音與音樂的界限,發現更多的技法,音色,這樣行業才能發展。
可是,過猶不及。
如果所有創作者都沿著這條路走,也必然是進入死衚衕。
現在的行業內部,這樣的現象確實很嚴重。
古典的吃老本,因為他們有些人會覺得,你弄點傳統手法的新作,沒什麼意義。
新現代嚴肅音樂搞的全是非人類能享受的。
所以,李少傑夾在其中,算是很奇葩的一位。
不可否認,李少傑在音樂界內部地位是公認的高,作品是公認的棒。
但著並不影響圍繞在李少傑身上各種學術上的爭議很多。
很多沒什麼腦子,過度追捧現代嚴肅音樂的人,對於李少傑略顯“古樸”而“跳脫”的創作手法感到不屑一顧。
自然也會有人站出來幫李少傑說話,認為李少傑才是現代音樂中最能起到開啟思維與警示作用的存在。
因為,在很多音樂家看來。
音樂家不是電腦。
歸根結底,還是要為“人”創作,與人互動。
現代音樂的本質就是“解放”,解放一切技法,音色。
但很多人會忽略本質,包括業內的大老。
音樂寫法上的徹底自由,音色技法的徹底解放只是其中之一。
現代音樂本質上還是一種思維方式,而不是某種風格的音樂。
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會認為,把當代音樂的表面特點當成全部,會讓創作者的路越走越窄。
如無調性,複雜節奏,新音色,新技法等等。
可以用,但一切還是要為人類享受音樂而服務。
形式主義音樂沒有出路,創新,但不要被新的東西所綁架,反而失去本身音樂內容。
就像是全球現代化的同時,也不要完全被新的思想浪潮所綁架,一味貶低一些傳統思想。
而李少傑,似乎從來不會被思維所侷限。
在很多音樂家看來,李少傑的作曲手法與風格看上去多變,但實際上本質只有一點。
以作品的內容為核心,從不糾結於“我所運用的手法”到底如何。
真正讓技法,音色,服務於音樂作品本身。
說起來似乎簡單,但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個?
況且,不僅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