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或者電視觀眾如何,李少傑不得而知。

不過,現場觀眾的反饋肯定很好。

這就證明了,在舞臺感染力這方面,李少傑拿捏的很好。

舞臺感染力,表現力,作品與觀眾的共鳴。

這些話題,實際上一直是藝術表演界內經久不衰的討論話題,每年基於這方面的論文也很多,無論你是萌新還是大老,都需要在這方面下功夫。

那麼,什麼是舞臺感染力?

實際上,無非就是入戲不入戲的區別。

如果讓一個沒有舞臺表演經歷的普通人上臺表演,緊張會讓他不停的在意自己的表現是否尷尬,由於羞恥感與社死感,會讓人的表演往往束手束腳,生怕過度入戲後表演的太尷尬。

但其實,這樣反而只會讓觀眾們覺得你的表演更尷尬。

反而是一些“沒皮沒臉”的“人來瘋”,在舞臺上直接瘋癲入戲,克服了社死與羞恥感的“不要臉”的選手,所展現出來的表演,在觀眾們看來,反而更加自然。

越怕社死表演的越尷尬,只有強烈的自信才是一切表演的基礎。

面部表情是否自然,神態是否放鬆,身體是否不至於緊繃。

舞美方面燈光音響等現場佈置。

甚至是音量,音效。

都是會一定程度上去影響感染力的。

比如.....一些高燃的音樂音量不夠,全場只聽mc喊“嗨!嗨!嗨!讓我們嗨起來!!!!”

那就蜜汁尷尬。

但如果音樂音量非常高漲,震耳欲聾,節拍激烈。

就會迅速刺激觀眾荷爾蒙。

而表演者是否有律動性,動態感,以及良好的造型,一些特殊風格歌曲中,是否詮釋好了抒情,熱情,勁爆的定義。

也是很關鍵的。

當然,也僅僅只是影響。

李少傑雖然更加側重於創作,可也不代表演出能力是短板。

鋼琴演奏家,指揮家,反而更加需要一種“表現力”。

就像是業內公認的李少傑的特徵。

細膩溫柔之下藏有犀利的鋼琴王子,富有侵略性,火焰一般的指揮風格。

哪怕其他選手有經過專業訓練的。

但舞臺表演的實際經驗這一方面,和李少傑還真就不是一個段位的。

人家那是什麼舞臺,你又是什麼舞臺?

而在這些下面,真正決定你感染力是否能引起更多觀眾更強烈共鳴的關鍵因素。

永遠只在你作品本身的硬內容上。

作品不夠熱情,演員再熱情也只會讓觀眾感到一種用力過度的尷尬。

熱情如何去透過抽象一些的音符,音樂內技巧去展現。

這才是考驗作曲家的地方。

李少傑精於技巧的鋪陳,卻不代表只有枯乏的炫技。

相反,在《legend》這首歌中,結構的設計反而非常的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