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年一度的春晚也正式結束。

這一次春晚的質量非常不錯。

詬病“春晚一年不如一年”的網友也明顯變少。

實際上,做出的改變真的沒多麼複雜。

去掉流量小鮮肉,或者儘可能砍掉流量小鮮肉的節目。

在歌舞方面增加獨有的厚重文化。

像雜技等“其他”型別的節目,多增加一些視覺感,魔術節目簡單易懂但腦洞大開。

最後,便是最重要的一環。

搞笑類節目別搞j毛悲情核心,你可以透過搞笑寓教於樂,但別在搞笑以後非要轉成悲劇,在大年三十這天晚上扎人心。

實際上,觀眾們不怕你的節目高階晦澀。

怕的是正爽的時候,為了刻意的追求高階,而突然放毒。

而對於這些表現,李少傑也非常的滿意。

幾乎所有的創作者,都在尋找娛樂趣味性,與思想文化傳播之間的一個平衡點。

之所以很多節目看起來怪怪的,正是因為他們的理解與過渡轉變太過於牽強了。

笑點沒那麼好笑。

似乎一切東西都想往“反思”上靠。

這不是學術作品,更不是什麼論文作品,亦或是什麼藝術哲學的極詣之境。

更不是什麼全民批鬥反思大會。

這踏馬是面向大眾,一年一度的春晚。

是娛樂放鬆用的,是宣傳一些溫馨正能量的平臺。

你可有那麼一丟丟不至於影響觀眾情緒的暗諷,也可以去講述大道理。

但首要目的,是滿足趣味性,娛樂性,達成觀眾“大過年的放鬆一些愉快一下”的願望。

尤其是網路時代資訊爆炸,如果小品跟不上,那就全是爛梗。

再看幾個演員在舞臺上動情的落淚,誇張的煽情。

尷尬的足以腳指頭摳出一個你我的未來。

而去掉了這些“毒點”以後,春晚的節目質量,肉眼可見的提升了起來。

這一次的春晚,令觀眾們印象深刻的優秀作品真的是不少。

但這也導致了【最喜愛的春晚節目】的票選競爭變得異常激烈。

“快快,投票啦!!”

“連結分享一下!我去給我家裡人,讓他們幫忙轉發!”

各個表演單位的聊天群中,也開始分享起了投票連結。

登場了的演員,都開始號召自己的親朋好友幫忙投票,簡直堪稱拖家帶口。

“傑哥,你不去找家裡人投票嗎?”

唐杉杉不斷的玩著手機。

“我已經動員了我們全家辣!!當然還有各種同學群~~~”

“......”

李少傑無奈的捂了捂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