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品的設計已然搞完了一半。

所以,李少傑也會開始想一下首演相關的事情。

只不過,這一次,李少傑不打算在國內首演,更不打算只面向國內。

想成為世界頂級演奏家?

相對來說,其實並不是十分依靠“走出去”。

因為,你只要能力達到,自然就是了,如果開心,甚至可以完全不出國,雖然或許會有一些來自民間的非議與輿論,但實力就是實力,演奏成什麼樣,是有目共睹的,跟你在什麼地方發展,什麼地方演奏,是沒關係的。

可是如果想成為世界頂級的作曲家,音樂家,或者說......藝術家。

就必須要“走出去”。

走出國門,來到世界,積極溝通世界。

因為,這涉及到了“文化”的問題。

世界文化是多元化的。

作為歷史悠久的華夏,從不能高傲自大的看世界,自詡天朝上國而不交流,更不能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對自己文化沒有信心,一味吹捧他人。

以自己的文化自度,藏驕傲於骨子裡。

對世界文化謙虛接納,對他族文化認可,取長補短。

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才能成為真正的世界級藝術家。

很明顯。

李少傑在國外的活動,有些不足了。

所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實際上,放在世界角度來看,以古典學習者的角度來看。

國人對外界認知足夠,但外界對國內認知.......遠遠不夠。

不過,想要達成這個目標,很難。

得一點一點來。

西洋的古典音樂,透過幾百年的發展。

走向世界的時間超乎想象。

幾乎是兩個世紀的世界性交流與世界範圍的廣泛學習,方才達成如今的效果。

大家都聽過,一些大師大家也都認識。

喜好者甚至可以如數家珍的跟你講西方音樂的發展史,名人,名作。

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中國本土的音樂,相對來說,風格更多,範圍更大,歷史更加悠久,受到各種文化,哲學的影響更大,包含的民族更多。

這也註定了想要走向世界的工程量變的極其巨大。

時間,必然也會更久。

難度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的。

哪怕就是中國傳統音樂出身的人,也未必能夠了解整個中國傳統音樂的脈絡。

&n是壓根就理不清的。

有人說,憑藉一個兩個大作就能讓中國音樂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