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聽錯吧,傑哥真有準備?】

【這不會是什麼臺本吧?!】

在李少傑說完以後,網友們愣住了。

這場面怎麼看怎麼都像劇本。

怎麼有人找你茬,你還真有準備。

難不成是未卜先知?

當然,愣住的不只是網友。

還有當事人的隊長。

這臉色刷的一下子就變了。

千算萬算沒想到,李少傑還真有類似的作品沒有釋出。

&n是有存稿的嗎?!

後臺的司健一怔,旋即馬上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大活兒!!

“我確實剛好有個合適的。”

李少傑老神自在的靠在座位上,看向這位隊長的目光多少有些戲謔。

“但問題是......”

“我為什麼一定要給你示範一下呢?”

“要不你給我個理由?”

【給大家翻譯一下:你是個什麼寄吧?】

【哈哈哈哈,“為什麼一定要給你看”?】

【就離譜,這不屑已經寫到臉上了!!】

彈幕不斷的飄過。

李少傑冷笑之色毫不遮掩。

對面打的算盤,自己可太懂了。

這涉及到一個心理學中,客體關係理論主要開拓者,梅萊尼·克萊茵所提出的一個重要的概念。

“投射性認同”!

現實中,有相當多一部分人,或者說,絕大多數正常人,在被貶低了,被指責了,或者被陰陽怪氣了......

都會上頭。

被批評,就難受的很,被指責,就生氣,被人陰陽怪氣否定,就很煩躁。

聽到類似於“你不會是不行吧”“我倒是想看看你怎麼做”的話就急於證明自己。

實際上,你越急於證明,越急於反駁。

就表明了在潛意識中,你越認同對方。

很可能,對方就在利用“投射性反應”來操縱你。

就像是有些女的,有事兒沒事兒莫名其妙的挑剔別人面板黑長得醜體型不好穿衣不好看。

但很有可能是她自己長得醜,從小到大對自己的外表非常焦慮。

但她又不願意承認這個真相,不願意去面對自己。

所以喜歡挑剔別人,轉移這種焦慮。

這便是一種投射性反應。

實際上,隊長對李少傑的陰陽怪氣,除了基於“小人物對公眾人物”的道德綁架外,也正是在“巧合”之下,用到了這個“投射性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