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頓巴黎遊玩之行,屬實是非常爽。

回到家後,李少傑便開始忙了起來。

一來,是為了前往xl亞做慈善的事情。

二來,便是在創作之餘,對自己進行一個提升特訓。

網上關於自己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慈善大使的新聞熱度也慢慢降了下來。

似乎一切都歸於平淡。

但該學還是要學。

這一趟的巴黎之行也不只是玩玩而已。

在藝術方面的學習,李少傑從來不會落下。

巴黎,法國。

提起這個國度,就不得不提其在音樂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流派。

印象派!!

印象主義,是西方美術史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思想流派。

它帶來了技法革新。

原本,是因為著名印象派創始人,畫家莫奈的畫作。

《印象·日出》的油畫。

遭到了學院派攻擊,被戲稱為“印象派”而得名。

當年,浪漫主義的繪畫,日益落入了俗套。

原本那精緻的線條與非常賞心悅目的細節,逐漸變得矯揉造作。

於是,很多畫家開始思考。

畫,到底是什麼?

他們吸收了英國,西班牙,荷蘭,日本,以及中國繪畫中,不同色彩處理的營養,得出了一個結論。

是光。

因為,一切色彩,起源於光。

但光是瞬息萬變的。

他們致力於捕捉瞬息萬變的光,將自然界中一瞬的光影,變作永恆。

色彩的對比,陰影的處理。

印象派的畫作,看上去,會顯得略微有些模糊。

它不是一種肖像藝術。

可是這些色塊組成的模糊,勾勒出一種形象,一種印象。

光與陰影的折射會直接投入腦海中。

然後彷彿從一個靜態的畫作中,看到了光影變化的那個瞬間。

而這種模糊了“線條”,強調色彩與光影變化,打破了創作與寫實壁壘,強調了畫家個性自由表達的手法。

也蔓延到了文學界,音樂界等領域之中。

音樂界的印象主義,與繪畫離不開邊。

印象主義的音樂,並不是在描述什麼現實事件。

與繪畫相同。

更多的,是建立在色彩,運動,以及細節的暗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