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熱度躥升!(求訂閱~月票!)(第2/5頁)
章節報錯
“事實證明,傑哥果然不是一個簡單的噴子啊”
“大家完成的很棒!!”
撤下來以後,李少傑鼓著掌。
樂手們也樂呵呵的一起鼓掌,慶賀自己的演出完美結束。
只有陳浩認認真真的做著記錄。
身邊的鵝廠相關員工好奇的問了一句。
“陳哥,你這是在做啥?”
“記錄演出資訊啊。”
陳浩笑了笑。
“李少傑的這次表演,實際上在舞臺的設計與視覺故事呈現上很具有突破性,尤其和音樂內容相容的極佳,很有學習意義的。”
“實話實說,他這個實驗與想法的思路,可以給我很大的思考,以後的交響樂演出,若是能與視覺聯動的話,演出效果一定很好。”
說到這裡,陳浩頓了頓。
思索了片刻,忍不住嘖嘖稱奇。
“說不得能夠綻放出新的生命力!!”
員工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大概意思肯定是明白了的。
古典音樂,古典交響樂的表演模式,形成在非常早以前。
就算緩慢進步到了現代,實際上進步也是很有限的。
不過,古典音樂,追求的是一個音質,是一種純粹的聽覺享受。
所以,即使科技發展,有了電子的擴音裝置,古典的交響樂演出,也很少使用這些,更注重的還是樂器音質本身。
畢竟,靠近了聽,十萬的樂器和一百萬的樂器,音質是不一樣的。
但同樣經過電子裝置擴音後,兩者相差就並不那麼明顯了,多少還是會有失效的共鳴與樂器製造出的回聲。
但不代表古典音樂適應不了現代的科技。
聽覺上可以還是極致追求最為古典的樂器原聲,追求最原始的聽覺體驗。
但完全可以在視覺上下文章啊!!
雖然說古典音樂的結構更為繁瑣,如果在視覺上側重太多,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反而本末倒置,凸顯不出作品本身。
但還是那句話。
凡事需要一個“度”。
哪怕不一定配上3d,cg
但一些較為隱晦的燈光效果變化,就不會那麼分散人的注意力!
來自燈光上的一些相應暗示是絕對沒問題的。
陳浩開始寫著自己相關的心得。
但看在工作人員眼中有點古怪。
墨跡了半天,工作人員終於猶豫的開口了
“那你為什麼不直接去問傑哥啊?”
“”
陳浩愣住了。
整個畫面,就定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