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弗老頭與《唐詩三百首》。(求訂閱~月票!)(第2/6頁)
章節報錯
圍在一起唱歌,從民歌,甚至有更離譜的,從留學回來的藝術家那裡學會了小提琴。
很難想象。
哪個潛意識裡感到貧窮的年代,居然還tm有離譜的畫過油畫?
他們歷經窮苦戰亂,但天降猛男帶給了他們吃的,用的。
還帶來了精神與信仰的食糧, 藝術與文化的欣賞。
所以他們品德高尚,不畏犧牲!!
而且,就算放進如今。
當初那些戰士們的審美也極高, 對藝術的欣賞更是非常透徹。
當然。
精神建設也並非是一帆風順的。
很多網友們,此時才赫然發現。
為了這個方面,甚至有很多戰士不畏生死的去敵方腳底收集報紙,報刊,文章,乃至一些書籍,或者相關的物品。
在這方面犧牲的烈士,大有人在。
【真的是開了眼了啊!!】
【是啊,看了這些,真不由得感慨,精神的力量有多麼強大。】
【以前我覺得他們是文盲,看了一圈科普以後,我覺得我是文盲......】
【我已經趴下來了,五體投地你懂不?】
網友們感慨的東西,李少傑也最是清楚。
而且,其中的一些歷程,李少傑甚至明白的更深!!
從紅區人民藝術家,走到建國後培養的第一批音樂家。
便是呂老那一代。
真正的文藝工作者,只會耕心於手裡的實事。
或許呂老這個名字,很少有人知道,但他的《紅旗頌》,卻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
即使今天飄揚起《紅旗頌》的旋律,也依然感人至深。
再往後,便是金老,以及自己老師那一代。
緊接著,便是父輩。
兄輩。
文藝界很大,音樂界只是其中之一。
而音樂界的發展史,也同樣波瀾壯闊。
從西洋留學回來的先烈,給紅區人民帶來了精神上的鼓舞。
建國後培養的藝術家,開啟了中國現代音樂的真正發展。
與自己老師們那一輩,連著三代的藝術家,開始整理零碎的文獻,補全殘缺的學術。
深耕創作,培養後代。
待到父輩,音樂界終於在整整近乎四代以上藝術家的努力下,徹底從0,從負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