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京城後,緊張的排練迅速展開。

而與此同時,李少傑這新作品的事情,便迅速的在圈子裡傳開!

如果說,以前的作品,算小打小鬧的“隨筆散文”。

那麼,這次和《沂蒙山》的性質就很類似。

長篇。

雖然有點絕對, 並不嚴謹。

但若是說,能否創作獨立大型的篇章,體現了一個作曲家的水平,也是可以的。

對於李少傑的新作品,越來越多的人好奇了起來。

這事兒很快就傳到了李少傑在柏林藝術學院的老師,弗雷德裡克教授的耳中。

坐在辦公室中, 弗雷德裡克翻看著相關的新聞報道,又看了李少傑當時的採訪影片, 忍不住苦笑的搖了搖頭。

或許,自己這個徒弟,自己都不知道,他已經在國外“火”了。

是的。

直接就激起了國外一些圈內人士的憤怒。

弗雷德裡克自己,便是一個虔誠的教徒。

遵從神的指引,誠實,向善。

而李少傑所說的,“拜慾望”者,也是弗雷德裡克教授最討厭的人。

但真正虔誠的信徒又有多少?

被戳到痛處後,自然惱羞成怒。

可還真沒有人跳出來指責李少傑,明面上肯定還是要憋著。

不然,豈不是證明了自己的心虛?

而且,不僅僅只是憋著,有的時候甚至還得誇。

“懂得思考人性”“善良且擁有深刻的思想”“少而老成的藝術家”云云。

畢竟,李少傑站的位置太特麼正了,在國外的圈內,名氣也絕對不小。

嗨呀, 就踏馬很是難受!!

所以, 更多人還是寄希望於李少傑的新作平平無奇, 沒什麼太大幅度的創新變動。

不僅僅是國外。

就彷彿學歷只能過濾學渣,卻沒法過濾人渣一樣。

音樂家這個稱謂,也同樣過濾不了那些見不得別人好的人渣。

希望傑哥撲街的人自然也是不少的。

但目前為止,似乎也沒什麼動靜。

......

時間一晃,氣候便愈發的溫暖。

年後晚冬,二月份左右開始排練,至今依然排練了整整三個月。

三個月可以做的事情真的很多,但加班加點,也沒法將整套曲全部排練圓滿。

已然來到了五月份。

北方五月的天氣很舒適,晴朗,風和日麗。

不冷,不熱,小風一吹還很爽。

連著三個月的加班,除了日常的一些其他演出,剩下的時間完全用於排練。

從未放假超過一天。

但總套曲起碼從頭到尾順下來的很熟練了,也並不急於糾正細微之處,李少傑給大家放了個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