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裡這三個人只是滿臉疑惑。

網友們也有些不明覺厲,若有興趣的看著。

但那些網際網路裡一直看的津津有味的鋼琴學生們......

卻直接炸毛了。

&n這說的叫人話?!】

【“沒有技術含量”,臥槽我心態炸了。】

【氣不氣人,關鍵他還不是在裝b!草!!】

【原來我這麼多年,根本不會彈鋼琴啊!!】

一串串吐槽不斷的滾動著。

當然,雖然聽起來很讓人裂開。

但實際上,學過鋼琴的人,或者對鋼琴比較瞭解的資深愛好者,還是很好懂李少傑的這些話。

技巧大家都可以練。

或許很難練好,但對於演奏家來說,肯定是難不住的。

那麼,在此基礎之上,如何去評定一個演奏家的技術呢?

肯定不是技巧。

技巧,是為了樂曲本身服務的。

故事性,情感,歌唱性等等。

豐富的和聲織體,複雜的樂曲結構,超高難度的技巧,全都是為了歌曲服務的。

本身,就是為了表現更豐富的內涵,讓聽眾們的聽覺體驗更豐富更美妙。

所以,技巧都達標的情況下,在理解,色彩,強弱,對比的這些細節上,會將演奏家的級別區分開。

這些東西並不是簡單的整體,而是一個一個的手指。

是的,或許同一個簡單的和絃,每一隻手指的強弱與感覺都完全不一樣。

甚至時值都不會一樣。

這才能突出色彩與旋律。

簡單來說。

十根手指,根根獨立。

每根手指都有它自己的想法,所以如何去控制手指在完全獨立的基礎上配合得當,這個才是所謂“演奏家的技術”!!

“所以,如果問這個蔣夢竹的水平.....”

李少傑撇了撇嘴。

“我只能說,還不錯,很有天賦,但只是處在入門階段。”

“這不僅要練,還得學......”

此言一出,不少網友們笑呵呵的紛紛刷起彈幕。

【哈哈!】

【笑死了,像極了小時候跑出去玩遇到老師,老師問你一句“你作業寫完了沒”的感覺。】

【來自大佬的死亡凝視。】

“那少傑,你平時練琴的頻率是怎樣的?”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