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優走到評委席,坐上了最後一個空位。

咣~

召集人全部到齊以後,評委席座位周圍與背後的燈光便亮起。

椅子背部亮著四人的海報。

節目也正式開始!

首先便是分隊海選。

分成了小隊模式後,才方便進行一些幕後創作的錄製與剪輯。

後續的綜藝內容嗎,便換著題目與花樣讓小隊與小隊之間對抗即可。

“我說,你們想去哪個召集人那裡?”

臺下已然有參與節目的唱作人互相小聲說起了悄悄話,

“還用想嗎?!肯定是吳俊優啊。”

“啊?我倒是想去李少傑那,我感覺好像就李少傑比較靠譜啊。”

“啥靠譜啊?創作力嗎?”

說話的人翻了個白眼。

“你真是衝著評委的創作力去的?”

問話的小夥撓了撓頭,開始有些疑惑。

“啊?不是嗎?”

“肯定不是啊!!流量啊,肯定跟著流量大的去!!”

唱作人們的耳語也大多都是談的類似話題。

絕大多數的唱作人,都是瞄著吳俊優的流量而來。

再不濟,也是選擇流量稍低但相差不多的秦盛榮與宋雨萌。

至於李少傑......

你確實很厲害,但大家都是唱作人。

相比創作能力,大家缺的其實更是流量。

不過,倒是也不排除有人想抱著“學習”想法來的。

想要加入李少傑麾下的人自然也是有的。

一來是更喜歡真正的去做內容,二來......

跟著流量確實是好火,自己有創作能力,藉著東風起飛也是沒問題的。

但流量的市場太殘酷了,要麼你有深厚的背景並且一直砸錢維持流量.....要麼就是上去做幾天王,然後轉眼被新王推翻。

韭菜還是那群韭菜。

嘎韭菜的人還是那群嘎韭菜的人。

但手裡嘎韭菜的鐮刀那是換了一批又一批。

有人願意做更換迅速的鐮刀,那麼也肯定有人不願意做,想細水長流。

很快,第一個選手登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