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的剖析,讓不少網友們撥雲見日。

【為什麼人們對藝人容忍度越來越高,底線越來越低?】

【以前或許我們不會覺得,一個演員,為了工作,付出一些辛苦是多麼了不得的事情,甚至也就只是感慨一下演員其實也挺不容易的,但為什麼到了如今,變成了歌功頌德?!】

這一個有理有據的剖析,讓無數的網友點贊。

熱度也飛速的上升著!!

隨著這位大佬的解釋,越來越多的網友恍然大悟。

【很簡單,從社會對比理論來講,用俗話來說,就是矮子裡面拔大個,人們往往對藝人的評估是“道德標準”大於“業務能力”的,對於道德上的評判優先順序是最高的。】

【一個藝人道德過關,業務能力也過關,這本來應該就是行業底線。】

【但無數塌房的事件,各種毀三觀的爆料,無數的藝人踐踏著處於“最高要求等級”的道德底線,一個又一個黑歷史的攤開,給了觀眾們一個“練習效應”,導致“感覺閾值”不斷的降低著。】

【這個後果就是“次等要求等級”的業務底線被人麻痺,忽視,乃至於不去在意,以一種應激性的補償心理,去自我調整,滿足練習效應。】

【簡單來說......“就暫時先別要求他的業務能力了,好好先做個人吧!”】

【可是,不斷的衝擊依然接連爆發。】

【從震驚,到適應,接受,習以為常。】

【所以,當大家有了“藝人都有黑歷史”這個認知後,期待值就會開始降低。】

【這個時候,有的人會覺得“業務能力過關就好了”,其他的?其他的好像大家都差不多,道德彆強求了。】

【而有的人,則會覺得,就算他業務能力很差,頂多不算好藝人,起碼是個好人,於是就會有“至少他沒犯法”“他都這樣了”這樣的想法。】

看到這裡,不少網友仔細回想了一下自己對藝人們的印象。

大驚中恍然大悟!!

還真是!

不少人以前對藝人的要求都是“德行”+“業務”。

現在呢?

嗨!

你不犯法就好了,業務上.......湊合看吧!!

直到現在這麼一說,大家突然覺得......

不對啊!

不犯法不就是正常人最平常不過的底線嗎?

演員做好表演不就是份內的事嗎?

經過大佬的分析後,大家恍然大悟。

道理原來這麼簡單。

還真是這樣的!!

於是,不少網友們便繼續的看下去。

【就像是那位d站up主湯姆遜說的,你現在用這些東西歌功頌德,造成的影響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大眾們的底線變得越來越低,這是一種很惡意,很噁心的宣傳與引導。】

【一句“消費了京劇”實至名歸。】

【大家對藝人的寬容愈發提高,帶來的是惡性迴圈,藝人們蹬鼻子上臉開始比爛,人品底線不斷降低導致大家在對藝人道德要求上變得寬鬆。】

【業務要求的底線降低,讓這些藝人帶來的作品越來越爛,有時候,甚至會有人覺得,以前覺得爛的東西現在回去看看居然還不錯,這其實很可怕。】

【這代表了大眾的審美正在這越來越爛的衝擊下開始變的倒退!】

審美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