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感覺這部歌劇不太一樣啊?!】

【是的啊,很神奇,我聽的時候沒感覺,回過神來的時候卻總覺得這好像不是美聲吧!】

【更像是民族唱法?】

【奇怪,但偏偏還是美聲,宣敘調和詠歎調都很嚴謹規整。】

【奇怪誒......但聽起來偏偏不像是歌劇。】

看到網路上的討論,中音一名音樂專業的在讀碩士忍不住微微一笑。

好傢伙!!

這不剛好就是我寫的論文裡,總結的沈老的那句話嗎?!

【兼具時代感】!

雖然寫的論文剛被老師給罵了。

但完全不影響在網上裝b。

於是,這位同學開啟了名為【看到我請@我寫曲式分析作業】的賬號,開始在網上灌水。

【有這樣的感覺很正常,因為這部歌劇的故事發生在山東,所以創作者大量的選擇了山東民歌的音樂素材,但卻利用西洋作曲技法,將其元素提煉重塑,所以民族味道極其濃郁。】

【但與其他的創作者思路似乎不太一樣,《沂蒙山》的創作者,並不是將沂蒙山小調在歌曲內部進行完全且簡單的重複,而是將其中的音樂元素徹底打碎,揉在了歌劇每一個角落,是一種真正融會貫通的創新。】

【所以,這種民族風味持續且濃厚,直到最後一幕,真正的高潮來臨,才將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進行了一次完整的旋律變奏,像是在總結沂蒙精神,並且致敬】

這位同學的留言一出現,便頓時吸引了無數愛好者們的目光。

【臥槽!是個大佬啊!】

【大佬快多說兩句,我好奇起來了!!】

聽過歌劇的愛好者們簡直特別好奇。

就算是民族歌劇,一直以來,聽起來的感覺也都很“西洋”,起碼在美聲上非常的歌劇。

可是,這部歌劇,聽起來不是很像歌劇,很像是.....

【是有人覺得,這部歌劇說是歌劇,聽起來更像是戲曲對嗎?】

看到大佬問,不少愛好者們頓時眼前一亮。

還真是!

於是,這些網友們便趕緊回覆。

【對對!!真的是有一種戲曲的味道。】

【臥槽,大佬的話讓我靈光一閃。】

千呼萬喚中,大佬終於開口評論了。

評論的內容雖然聽上去好像有點難以理解,但實際上,聽過歌曲的並不會覺得難懂。

【《沂蒙山》的創新並不僅僅在於作曲上的手法與思路。】

【以“海棠”這個角色為例,在演唱譜的創作中,創作者大量,極其大量的運用了戲曲中板腔體來表現內心情緒變化,民族感因此更甚!!】

【在海棠最經典的唱段《蒼天把眼睜一睜》中,板腔體的速度變化頻率極其驚人,短短四分半,速度變化居然達到了驚人的37次!!】

【並且,演唱的時候,演唱者運用了戲曲中“緊拉慢唱”的處理方式。】

【無論是音樂素材,還是演唱的韻律,都借鑑和融入了非常豐富的戲曲元素。】

緊接著。

接下來的一句話。

幾乎讓所有的吃瓜群眾頭皮發麻。

【是的,其中,夏荷一角在臨終前託付女兒的唱段,《沂蒙的女兒》,甚至是我國第一首女中音民族板腔體詠歎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