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復行數百步,老董又看到前方十數小兒,拉著手轉圈圈唱歌,歌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老董眉頭又蹙,問李肅曰:“童謠主何吉凶?”

李肅覺得腦袋都開始冒煙,咋也想不通路上為何這麼多變故,老董又跟個‘十萬個為什麼’一樣。

幸好看對方沒文化的樣子,隨口胡謅:“亦只是言劉氏興、董氏更興之意。”

“嗯。”老董不置可否,又指著一道人問:“他又是何意?”

李儒抬頭,見那道人青袍白巾,手執長竿,上縛布一丈,兩頭各書一“口”字。李肅直接不耐煩,道:“估計得了什麼失心瘋吧。”

隨即,命將士上前將其驅去。

終於到了宮門,李肅這才鬆了口氣,手執寶劍扶車而行。就在此時,呂布忽然開口:“爸爸,一路徵兆不斷,孩兒心實難安。”

“為防不測,不若命眾人從正門而入,我等率心腹親衛繞掖門?”

掖門,乃宮殿正門兩旁的邊門。不是緊挨著的那種,而是還隔了幾道牆的小門。

歷史上沒人注意這個細節,不明白董卓受詔承禪,為何會放著光明正大的正門不走,而去走了邊門。

親身經歷這些的老董,才明白一切都在王允的計劃中。

別管王允用了什麼手段,是提前命呂布對車輪作了手腳,還是在馬蹄裡塞了釘子;是拿棒棒糖哄騙孩童唱歌,還是給錢讓道人來個行為藝術……

總之,這一切雖然被李肅盡力圓了過去,但作為土生土長信命的董卓,心中還是難免疑竇叢生。

種下這顆懷疑的種子後,呂布才能有充足的理由,騙老董放棄大部隊的保護。只帶少數的心腹繞掖門,一頭鑽入了王允的埋伏圈。

果然,剛進掖門便見嘉德殿廣場上,王允等人各執寶劍立於殿門。

同時,身後正門也早已關閉,估計大隊親衛被侍衛以什麼禮制之類的藉口,給關在了門外,根本不知裡面的情況。

見此情況,老董不由大驚失色,問向一旁李肅道:“他們持劍是幾個意思?”

李肅不由笑了,也懶得裝了,竟推了老董一把道:“太尉上前自可知曉。”

一旁典韋見狀,怒氣隱現。

就在要有所動作時,老董不著痕跡地擺手制止:好戲才剛開場,不要那麼急嘛……

“反賊至此,武士何在!”就在此時,王允大聲疾呼。

兩旁瞬間轉出百餘人,團團將老董圍主,各個持戟挺矛,場面瞬間變得緊張起來,老董興奮得渾身肥肉……忽然間,他怒了:老夫的肥肉沒有了!

一下就少了很多的感覺。

好在後面還有安慰自己的戲碼,大聲叫道:“吾兒奉先何在!”

呂布從車後厲聲而出,道:“有詔討賊!”

王允見狀大喜,高聲上前下令道:“奉先,速速剷除此賊!時不我待,還需皆此賊首級威嚇宮外軍伍,不可遲疑!”

呂布聞聲周身一震,當即……忍不住笑了起來,將手中詔書一展:“司徒大人,陛下詔書上寫得清清楚楚,汝玩弄權術,陷害忠良,意圖謀害當朝相國,罪不容赦!”

“某身為大漢中郎將,自當奉詔討賊。只不過……這賊子,可是汝自己吶。”

賊子竟是我自己?

王允面色頓時一僵,又驚又怒又不敢置信的模樣,都有些滑稽。最後還努力擠出一絲笑容,道:“奉,奉先……國事當頭,切莫胡亂說笑。”

身邊的百名武士見狀,一時被這樣的反轉搞懵了,愣愣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

最有意思的是李肅,愕然看向身前的呂布,想不通究竟發生了什麼:昨天晚上,不是你說要刺殺董賊,還嚇唬我不加入就弄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