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帳當中,老董可不知一支針對自己的勢力已悄然集結,仍對鮮卑族的八卦聽得津津有味:“如此說來,步度根和軻比能的仇,可謂仇深似海吶。”

鮮卑是繼匈奴之後,在蒙古高原崛起的遊牧民族,興起於大興安嶺。

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打敗,分為兩部,分別退保烏桓山和鮮卑山,均以山名作族名,由此形成烏桓和鮮卑,受匈奴統治。

後來漢朝強大起來,反攻匈奴,以致鮮卑有機會擺脫控制。

等漢朝打得北匈奴被迫遷往中亞時,鮮卑則趁機佔據了蒙古草原。隨後部落中又出現了一位梟雄,便是那位檀石槐,統一了鮮卑各部。

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左右,鮮卑單于檀石槐死,其子和連繼立。然和連既無才力,性又貪淫,斷法不平,人眾叛者居半。

靈帝末年時,和連在鈔略北地郡時被人射死。其子騫曼年小,兄子魁頭代立。後蹇曼長大,與魁頭爭國,部眾離散內亂。

魁頭死後,其弟步度根又立。

但當時鮮卑因相互攻伐,已分裂成三個勢力集團:其一便是步度根,部眾分佈在幷州的太原、雁門等第,稱為西部鮮卑。

中部則為軻比能,其部眾分佈在幽州的代郡、上谷等地;

三為東部鮮卑素利、彌加、闕機,部眾分佈在幽州的遼西、右北平、漁陽塞外。老董暫時鞭長莫及,還不用考慮。

“就是說步度根這一部,算是檀石槐一脈。”

目光看向彈汗山,老董慢慢捋著脈絡:“原本代郡、上谷等地的鮮卑,也是受步度根一脈統治的。”

“但步度根怨恨他們不助自己,多番率眾侵奪欺凌。然後有壓迫的地方自然有反抗,軻比能又趁勢崛起?”

“基本上如此。”

衛玆開口,補充道:“軻比能本是鮮卑的一個小部落人,因作戰勇猛,執法公平,不貪財物,被眾人推舉他作為首領。”

“又屢屢聯合代郡、上谷的鮮卑部落,一同對抗步度根,進而成為勢力不下步度根的又一梟雄。”

“呵呵呵……梟雄這種生物,對鮮卑來說越少越好。但對我們來說,就該反過來了。”

老董思忖片刻,不由微笑起來,又道:“如此說來,上次來南匈奴的使臣,便是步度根的人了?”

衛玆點頭,道:“不錯……相國之意,是想助軻比能對付步度根?”

荀攸和賈詡聞言,忍不住微微一笑。

衛玆不解,拱手小聲請教道:“二位,難道我說的有什麼不對?”

“當然不對。”荀攸便上前,先一句馬屁拍過去:“相國何許人也,胸懷宇內,著眼的是整個鮮卑,又不是其中一部。”

“適才相國已然說了,梟雄這種生物要越多越好。因為這種生物只有在戰亂的時候,才能盡顯本色啊。”

賈詡也不由頷首,微笑道:“不錯,無論幫步度根還是軻比能,對我大漢都沒什麼好處。相反兩部都不幫,對大漢才是最好的……”

衛玆好像聽懂了,但又沒完全懂:“那,那相國之前讓呂將軍和張校尉,九死一生才攪得兩族仇怨加深,便只是為了坐山觀虎鬥?”

“那怎麼行?”老董就忍不住了,道:“老夫大好兒郎頭都禿了,難道就為了坐一邊兒看戲?”

“這也不是,那也不是……”至此,衛玆徹底懵了:“相國究竟意欲何為?”

“呵呵……”老董忍不住神秘一笑,一拍衛玆的肩膀:“子許啊,多讀點書吧。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就是說的你這種情況啊。”

說完,老董施施然離去,還下令道:“大軍準備開拔,北進朔方!”

最後還是荀攸看不下去,向衛玆解釋道:“該知道的你就知道,不該知道的你就不知道,這就是相國對‘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理解。”

衛玆雙眼頓時睜大,整個人就不好了:多讀點書的人,難道該是我嗎?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