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計劃總趕不上變化(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他還是莫名有些不甘,又道:“那相國此刻?……”
“哦,此刻老夫還有正事兒要辦。”
一聽這話,典韋不由露出心領神會的笑容。鍾繇那裡,臉色則有些發黑……
……
終於,到了約定的八月十五日。
漢末還沒有中秋節之說,但老董選這個日子,就是為了給這天賦予特殊的意義,使之成為一個節日。
今日會盟若成,將再度確立大漢對邊疆的統治,並用全新的貿易交流模式,彌合數百年來漢羌戰爭帶來的傷痛,把羌人胡人列為與漢人同樣身份的大漢子民。
而這,也是在場所有人的心願。
這日天高雲淡,日麗風清。
還是設宴的那處空地,彩旗飄飄,角聲嘶鳴,五千精兵持戈仗戟嚴陣以待。三丈高的四嶽神祭臺上,高高供奉著羌人眼中的最高神——四嶽之神。
“咚!咚!咚!咚!……”
涼州金鼓,聲聲不絕,深沉有力,激盪蒼涼,似能點燃人們心頭的火焰。緊接著又是渾厚悠長的號角,連綿不絕,讓胸中火焰熊熊難滅。
因是秋日,老董頭戴通天冠,身穿黃色寬袖祭服,配綠綬帶,還以紫、紺二色相襯。內穿白色布帛中衣,修赤紅邊緣,並以?襪、?舄配色,往下則是二大一尺的綠經。
站在祭臺上抬眼望去,黃河水自天外飛來,大漠風從天邊吹至。再環顧沿臺而列的各郡英豪,只覺一陣陣熱血翻湧。
“諸位!”
隨著老董信手一揮,金鼓號角驟停,只餘湯湯的河水流去,飄飄的大旗飛空。
沒有拿趁手的大喇叭,老董覺得有些不得勁兒,但還是大聲宣告道:“數百年來,此地戰亂頻起,民不聊生。漢羌兩族,相互攻殺,血流成河,積恨如山。”
“老夫不才,奉漢室天子之命前來平息戰火,還百姓安寧,予兩族和平。謹設此四嶽神祭臺,會盟漢羌,一視同仁,願天地四嶽之神共鑑。”
話音落下,各豪傑群雄神色激動,在老董的帶領伏下身子,拜祭天地四嶽神。
行禮完畢,他又緩緩展開絹帛,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中,忽然……神色變得有些難看——不出意外,這次會盟還是出意外了。
為了表示朝廷對這次會盟的重視,鍾繇特意請了漢庭碩儒魁首,也就是太常蔡邕寫了一篇祭文。
蔡邕聞聽此事,當即靈感如尿崩,激動得一揮而就。
一切看起來都沒啥問題。
問題就出在,他們太高估老董的古文素養了:粗略掃了一眼,發現裡面有十幾個繁體字,自己根本不認識!
臺下,卻有數萬隻眼睛盯著自己。
好在,老董懂得隨機應變。
將展開的祭文又緩緩合了回去,隨即拿過身旁典韋準備的大喇叭,按照自己的freestyle來:“大風起兮雲飛揚,安得猛士走四方!”
“漢羌兩族從此往後的任何時候,都不能再打了。你們想一下,打仗都帶來了什麼,你老婆跑了,牛羊死了,兩族都會受傷。”
“老夫來此,就是要讓你們坐下來,一起吃著火鍋唱著歌,看對眼兒了雙雙把家還。這樣不僅老婆有了,牛羊、糧食、衣物、財物就都有了!”
“所以,沒有戰爭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由此,老夫倡議兩族結為盟友,互通有無、相親相愛,有誰贊同,誰反對?”
一番淺顯易懂的話語落下,惹得古文素養還不如老董的羌胡首領豪帥們面露好感,紛紛激動大聲應諾。
可就在他以為大功告成時,不出意外地,又出意外了。
“我反對!”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