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真心為我等著想,說是人間救苦救難的真神也不為過。只是編戶齊民後,原先有田的還好,若是像我等這樣之前的僮奴,就怕……趕上徭役。”

“徭役啊……”老董想了想,記得跟二荀談過這事兒,道:“爾等放心,相應的政策正在研究出臺。”

“別的不敢說,但絕不會讓爾等一去三年又三年。”

“從二十歲開始服徭役,回來後發現田也荒了,妻也跑了,孩子大冬天穿著單薄麻衣,在外刨野菜吃也沒人管……”

百姓們只是擔心,沒想到老董一下說的如此有畫面感。

頓時,他們那小臉兒齊刷刷地由紅變白、白裡還透青。有些感性的,眼淚都開始在眼眶邊兒打轉。

一旁的典韋見狀,沒忍住衝著老董的腳踩了下去。

老董這才反應過來,再度強行尬笑挽尊:“哈哈哈……老夫說了,這種人間慘劇是不會發生爾等身上的。”

“比如徭役裡的戍邊,爾等便暫時不用考慮,甚至以後也不用擔憂。”

戍邊,亦稱徭戍或屯戍,即到邊疆從事‘守徼乘塞’之責。漢律規定男子一生必須戍邊一年,若逢邊防緊急,則須繼續留守六個月。

但在王朝末年,一般都是‘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就這,還是好的。

至少,人還活著。

鑑於老董目前的統治範疇,還不用考慮邊疆,暫時也沒戍邊的需求。就算日後打到邊疆,他考慮的方案也是先‘以夷制夷’。

比如收服匈奴於夫羅,用以分化收攏馴服匈奴王庭——能用制度將邊患根源拔除,也就沒了戍邊的必要。

“正卒方面,爾等只需遵守縣府要求,每年定期在農閒時參與軍事訓練。不用再跟以前一樣,每個男孩子必須奉獻人生寶貴的兩年。”

正卒役便是漢代常說的‘車騎材官卒’,是成年男子必須要服的,為期兩年。

車是輕車兵,騎是騎兵,材官就是步卒。後來輕車這個軍種取消,主要是騎兵和步卒兩類。

第一年先在本縣進行軍事訓練,獲得必要的軍事技能。

然後再根據實際需要,或當一年的戍卒,即剛才說到的戍邊。或當一年的衛卒,即在京城警備部隊服役。

但逢戰事時,朝廷便會再度徵調服役,百姓不得抗拒。

針對這項徭役,老董提出的方案是將軍隊打造成三級制:精銳野戰軍,職業常備軍,以及民間預備役。

以後戍邊和衛卒,由職業的常備軍負責。

亂世百姓不可能不進行軍事訓練,但他一般不徵調服役。除非敵人打到城門,或者老董要去打別人,就需守城奮戰或運輸糧草了。

“至於剩下的更役,這個就要看各地的實際情況。但老夫可以保證,以後更卒不會是無償的,且儘量不跨郡勞作。”

更役是正卒、戍邊兩種徭役外,男丁每年還須在服一個月的無償勞役,從事土木工程、造橋修路、治理河渠、轉輸漕谷等勞動。

因役人輪番服役,所以叫作‘更’。

聽到這裡,裡魁率先反應過來:“太尉,如此算來……我等日後只需農閒時參與操練,戰時守備城池或運輸糧草,更役時還有報酬?”

“嗯!……”老董一揚頭兒,稱讚道:“總結很到位。”

然後,百姓們先面面相覷,隨後又不約而同地看了看天。最後沒一個欣喜若狂,反而唉聲嘆氣。

老董就不明白了,自己如此苦心,他們怎麼還這副反應。

尤其那老裡魁,嘴裡嘟嘟囔囔的。

湊近了一聽,才發現老頭兒在質疑自己、懷疑人生:“太尉是喝多了,還是腦子被驢踢了?”

“小老兒活了大半輩子,就沒聽說過這等好事兒,連夢裡都不敢想……”

“這天也沒黑啊……難道太尉是想讓我等做白日夢?”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