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又故意住口不言,隨即道:“汝弟文若也在洛陽,衣不解帶地侍奉於前……汝與文若乃親兄弟,怎能過門而不入?”

在私德重於公德的漢代,荀諶要是連荀爽都不拜見就回去,以後脊樑骨都會別人戳斷。老董這招,屬實是拿捏了。

“叔,叔父身體抱恙?”而荀諶也不是袁紹,跟荀爽的關係很好。當然,跟親弟弟荀彧的關係更好。

聞言後神色當即大變,向老董深深一禮,道:“多謝太尉告知,臣這就……”

“嗯嗯,孝禮為先,汝先去罷。”

老董一臉體貼回覆,心中已忍不住樂開了花:去了後,就別想再回袁紹那兒了……袁紹這樣主動送人才,自己能不好好鎖住?

哈,歷史上策馬入冀州對韓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兵不血刃,僅靠三寸不爛之舌為袁紹拿下冀州的超級辯才,袁紹居然會瞎了眼送過來?

不過仔細想想,比起郭圖、逢紀、許攸那三位比較會舔的傢伙,荀諶一身名門風範、君子操守,自然不為袁紹那傲嬌傢伙所喜。

且算算時間,估計荀諶也是剛投靠袁紹。袁紹不知其能又愛面子,或許覺得派來一位荀家之後,更能給自己長臉吧?

反正不管怎麼說,這位與田豐齊名又格外會辯,有勇有謀的人才,今後就是自己的了。

且荀氏八龍三若,呃……八龍就算了,老的老,死的死。但年輕一輩的三若,自己是一個都不會放過!

想到這裡,又一次忍不住看向棺材,心中默默哼歌:“聽我說,謝謝你,因為有你,溫暖了四季……”

得虧袁隗泉下無知,否則棺材蓋都可能壓不住,非跳起來掐死他不可!

“唉……”此時看過遺書的太常蔡邕,不知為何突然傷感起來,輕輕嘆息了一聲。

想到了什麼的老董,忍不住湊前向未來老丈人問道:“伯喈,適才還言袁次陽尸位素餐,此時為何又要嘆息?”

蔡邕小聲回覆,道:“邕雖不才,亦知大義,豈肯背國而向隗?只因一時感念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不覺為之一嘆。”

“這嘆氣的毛病,你是經常性的?”

蔡邕就有些奇怪:嘆氣還是啥毛病?……不過仔細想想,自己的確情感細膩,有種詩人和哲學家的憂鬱。

想到這裡,不由點了點頭。

老董見狀便眉頭緊蹙,似乎有些擔憂:“伯喈日後多喝水,多運動,多吃蔬菜少吃肉,每天飯後動一動……”

“為,為何?”蔡邕愈加聽不懂了。

“這不是那夜動亂,朝廷裡一下少了很多人,空出很多職位麼。”

“然,然後呢?”

“然後就很利於老夫安插……不對,是對朝堂權力進行一番調整。比如上表遷文優為司隸校尉,將繡衣使名正言順地劃歸到監察領域。”

“原來的司隸校尉朱公偉也不能虧待,就把他擢為執金吾,負責宮廷之外、京城之內的警衛……”

“至於禁宮之內的警衛,當然得由老夫侄兒擔任。旻弟這次表現也不錯,將他遷為右將軍,為老夫之下的軍中第二人。”

蔡邕越聽越迷糊,眉頭緊蹙:“然後呢?”

“哦……”老董這才反應過來,繼續解釋:“最主要的是,黃琬這次也想弄死老夫,司徒的位子他是別想坐了。但這個位子又十分重要,老夫思來想去,覺得還是王子師比較合適。”

“再然後呢?”聽了這麼久,蔡邕還是想不通王允當了司徒,跟自己嘆氣有啥關係。

偏偏老董又不能解釋,只能道:“反正,老夫讓你怎樣就怎樣!……”

“多喝水,多運動,多吃蔬菜少吃肉,每天飯後動一動就能保持心情愉悅,你就不會時常嘆氣了。”

蔡邕當時一哆嗦,感覺老董這語氣……怎麼跟自己大女兒一樣呢?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