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來漢代的遣詞用句十分精簡,多義字、通假字比比皆是。

最最重要的是,這時代可沒標點符號,一個斷句不對,整句話意思就不一樣了。

歷史上的董卓雖然識字,但文學造詣顯然不咋滴。而他哪怕大學畢業穿越過來,也彌補不了這點。

甚至,有可能還不如歷史上的董卓。

一向虛懷若谷、脾氣很少的荀彧,這會兒忍不住面色泛紅,雙眼勾勾地看著那摞竹簡。

老董估摸著,他是想搶過來敲自己的腦袋。

“文若莫惱嘛,老夫看不懂,不代表不理解其中意思。你我慢慢探討,坐而論道,難道不是一樁美談?”老董趕緊去哄,生怕把好感值敗光了。

荀彧深吸了兩口氣,才勉強露出一絲微笑:“太尉有何不懂,在下可一一解答。”

“這裡。”老董又展開竹簡,指著一處道:“為戶籍相伍、集小鄉邑聚為縣,還有什麼商鞅、秦獻公……”

“此乃編戶齊民之意。”荀彧無奈,道:“自秦獻公、商鞅時起,便有編戶齊民之說,至前漢時已成定製。”

“太尉收捕不少世家豪閥,其中必然有僮奴僕役,此番大勝亦有眾多戰俘。若要還田於民,自然當重新編戶齊民,納入洛陽戶籍管轄。”

“哦,原來這個意思。”

老董這才神色輕鬆,點頭道:“此事老夫已有謀劃,那些世家豪閥的僮奴僕役,還有戰俘自當先辦理身份證。”

“隨後由官府丈量田地,再租賃與他們,同時種子、農具、耕牛等物,也可先由官府提供。”

“以三年為期,耕種滿三年還清官府墊付的投入後,可將田地給予他們。同時為鼓勵耕作,期間開墾的荒地可直接劃分為其所有。”

荀彧聞言,這才慎重地看向老董,施禮道:“如此甚好,既可使這些人不會不知所措,得以溫飽,亦可使稅賦大增,太尉當真心細如髮。”

“細?”老董眉頭一皺,反問道:“老夫哪裡細了,你見過?”

荀彧臉上的笑容又凝固了,目光再度悠悠看向老董手中的竹簡。

好在,過了一會兒後,他沒有動手搶,而是又艱難地笑了下,轉移話題:“太尉還有何處不懂?”

只是那笑容,已經很勉強了。

“喏,就是這裡一大坨。”老董又一指,道:“看你寫得挺多的,似乎是關於賦稅改革的章程?”

“然也。”荀彧神色這才有好轉些,道:“太尉若想革除漢室百年弊端,便當從這賦稅入手,方可切中要害,偏僻入裡。”

“哦?……”老董這下當即興致盎然,笑眯眯地看向荀彧:“文若,不妨把話講得更明白一些。”

“太尉,此事說來話長……”荀彧卻看了看天色,已經到中午飯點了。

老董也看了看,隨即瞭然:“阿韋,派人回府裡將庖廚領來。帶上調料廚具,食材這裡應該有……咱今兒中午,就在荀府吃了。”

荀彧當時驚了,道:“太尉下午也有空閒?”

“自然有。”老董當即搖頭,一臉疑惑:“老夫一向吃完早飯後,就沒什麼事兒幹了,文若為何要這般問?”

“太尉府中,難道沒有政務要忙?”

“有啊。”老董點頭,然後還是反問:“但那都是別人的活兒,關老夫什麼事?”

“沒,沒什麼……”這下,荀彧連笑都笑不出來了:太尉整日無所事事,府中政務還一點不耽擱,說明什麼?

說明老董能歲月靜好,是因為他讓手下負重前行了啊。

自己要是投效了他,以後還不得被騎著跑?

草率了!

什麼觀其行、知其人,自己就不該迷信書中的經驗主義,單從老董愛民如子的舉措,便認為他是明主的!

可惜,現在荀家舉族都遷來了,已經晚了啊……只祈禱,自己不會成為荀家的罪人吧?

應該,不會吧?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