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義城慶城的重要性(第1/2頁)
章節報錯
慶城
慶城不是名城,但它有獨天得厚的地理位置,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樞紐中心。
慶城地處兩江的交匯口,三面環水,地處水中高地,其水運樞紐較為發達。
而慶城又稱“山城”,北有大八山,東有巫山,東南有大益山,南有大蜀山,被山峰重重包圍其間。
兩江流水蜿蜒穿梭於崇山峻嶺之間,形成了慶城獨有的風景和特色。
大虞國之前的兩個朝代前,慶城是蠻荒之地,犯人被髮配的地方,經濟很不發達。
可自大虞國之前的朝代開始,慢慢發現了慶城重要的地理位置,逐漸將慶城建成了一個軍事城鎮。
一條大船停靠在了慶城的渡口。
一個身著玄色長袍、腳穿鹿皮靴、腰佩大刀、神情冷峻的二十多歲“男子”牽著一匹馬下了大船。
原本這樣的情形在慶城碼頭很常見,可經過的行人都忍不住將視線投向這位“男子”。
因為像這樣氣質不凡的“男子”實在少見,一見就知道不是普通人。
看到這位“男子”,一個等在碼頭的三十多歲獨臂男人匆匆迎了上去,神情激動。
“將軍。”
這位下船的“男子”正是屈楚。
看到來人,屈楚露出一個幾不可見的笑意。
“大姜”。
大姜大聲應了聲,然後用他那隻單手接過了屈楚手中的韁繩。
“將軍,自收到你的信後,我就日日盼著你來了。我們有五年零三個月十六天沒見了。”
沒想到大姜記得這樣清楚,屈楚低聲問道:“你和大家都還好吧?”
“都好、都好”,大姜連忙答道:“我們都是託了將軍的福。”
大姜是慶城人,曾經是屈楚軍中的一名低階將官。
一次與狼國的戰役中,大姜受了重傷、斷了一條胳膊。
原本大姜流血太多是沒有命在的,是屈楚用曲冰玉給她的血藤草救回了大姜的命。
大姜傷好後從軍中退役,屈楚又給了他銀錢讓他回慶城謀個生計。
原本這樣的事情屈楚做得太多,軍中之人,只要她顧及得到,她都會關照。
她只求安心、沒想過要人報答。
雖然她施恩不忘報,可是受了她恩情的人卻不會不報。
大姜回了慶城後,沒有因為斷了一條胳膊就此消沉,反而憑著一股子倔勁、又在屈楚的幫助下在慶城混出了門道。
現在慶城的水運就是掌握在大姜等一幫人手中。
……
屈楚此次來慶城有她的目的。
荊城是荊王的封地、荊王的地盤。
嚴慶南是鎮國公的人,將他安插在孜州、南蜀任了多年總督,也早已將兩地治理成了他的勢力。
而荊城、孜州、南蜀三地構成一個三角形,中間夾著慶城和義城。
如果荊王造反,將慶城和義城收服,那整個西南及荊州就都成了荊王的勢力。
他再以此為據點,和朝廷展開長期的對戰,受傷害的就不僅是朝廷和軍士,還有百姓。
因此,屈楚來慶城,是想見一見慶城城主。
而大姜,如今也能和慶城城主搭上話。
……